关于罪恶的根源,天主教教义认为,主要来自人类的原罪——骄傲、嫉妒、愤怒、懒惰、吝啬、迷色、贪饕七罪宗。罪宗是人助长贪欲的结果,也是修成全的最大阻碍。
瑞士主教团秘书长格米尔主教也对新法规表示满意,他说:“新修订令我们感到在坚决对抗所有形式的性侵犯罪行时受到支持。”
就如老要理本上说的:那种有宠爱又有小罪和罪罚的人,他们在享见天主无限的美善之前,仍需进一步的净化。这种净化不是对罪的惩罚或一种外在的打击,而是人内心的一种痛苦。
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在水池旁治好了一位无助的瘫子(若五1-16),教宗在弥撒讲道中先提到水的象征意涵,并指出一种罪的危险,即懒惰。他说:“水是得救的象征,因为水是得救的工具。
关于侵犯未成年人的规范,扬诺内总主教谈到一项创新,即关于这些罪行的条文从“违反圣职人员的特殊义务罪”移到“违反人的生命、尊严和自由的罪”,这表示“凸显这些罪行的严重性,而且也对受害者予以关注”。
耶稣基督,是我们这些罪人的罪恶杀害了您,我罪,我罪,我是重罪人,这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是痛悔定改的声音。在这声音里,我们忘记了世俗,抛弃了杂念,生命的意义得到了提升,身心也得到了净化。
深情感谢天主“弃舍天上荣华为我降生,为我被钉十字架,情愿受苦洗净我的罪”。
但是圣经故事中突出的一点就在于:这些原始的罪与我们自己的罪一般无二:拒绝信赖天主,歪曲事实,给自己辩解,推卸责任,嫁祸于人。创世纪没有回答罪恶为什么存在的问题,而是把责任转交给每一位读者。
小结(灵修意义)罪的本质:对天主命令的不信任和对自我提升为神明的渴望。罪的后果:羞耻、推诿、痛苦、死亡,但也开启了救恩历史的序幕。天主的慈悲:即使在人犯罪后,天主仍然为他们遮盖羞耻,并预许救赎的希望。
四旬期所提的事件:耶稣继续宣扬天国的福音,为补赎我们的罪而牺牲自己、受难受死。他劝我们避恶做补赎、洁净我们的心,以得善终,并和他一起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