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无所有,却无所不有”(格后6:8-10)。求主使我们众人都能明了他无穷的大爱,如此,我们才能以爱还爱,甘心为主承受人世间一切的苦难,并像主耶稣一样,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主,求你使我爱你!
1997年,当她离开这个令她牵肠挂肚的穷人的苦难世界时,除了两件换洗的粗布单衣和一双旧凉鞋,一分未留,一无所有。(杨寿桃/作者选自《新闻阅读》2006年第12期)
哲人说:有一种贫困的境界是:诚信、仁爱、知识、美德、良善全都丧失,一无所有,就剩钱了。特别一提,许多年青一代,不务学业,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沉浸在玩电脑和上网魔幻中。
其实我一无是处,一无所有。是天主先爱了我,他使我一无所缺。目前,我们教堂和神父的住处正在加固修建和装修,刘神父还没住在我们堂区。
我们的生命在于天主的恩赐,没有天主的看顾、帮助和爱,我们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因为“若非上兴工建屋,建筑的人徒然劳碌;若非上主防守城堡,警醒护守也是徒劳。”(咏121:1)
老姑妈虽然一无所有,但是她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每个人心里想想自己是否拥有太多,为何不把它们让给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呢?愿圣神启发你们每个人,让出10%,或者50%。《圣经》中的禧年举措如果在当时可以施行,为什么在今天的禧年不能呢?
教宗说:「基督徒始终具备割舍的幅度,它在十字架上耶稣的一无所有中得到满全。我们总是需要『离开』、『放下』才能踏出第一步。」正如天主对亚巴郎说的:「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1节)。
他们内心一无所有,没有内涵,他们过的是一种伪善的生活,他们的真理是空虚。这些人给他们的灵魂涂脂抹粉,靠着伪装生活,把成圣当作他们的一种伪装。耶稣始终要求我们做真实的人,内心真实的人。
教宗表明,十诫的最后诫命教导我们承认自己一无所有,让圣神帮助我们。这条诫命将我们置于内心骚动的状态,使我们成为神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