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强调,“我们今天也需要这种接纳的态度,那是一种款待的风范,一种渴望在不同的人、文化和宗教之间建立共融的心怀”。
罗赫部长在信中强调,由于这项职务具有“一种强烈的圣召价值,要求主教作出应有的分辨”,并非所有被称为“要理传道员”或从事牧灵合作服务的人都必须接受这个职务授予礼仪。
另一个要强调的层面是病患的牧灵照护。教宗表明,我们不能忽略为病患提供天主的亲近、祝福、圣言,以及圣事的举行,并提出一条在信德中成长、成熟的道路。
格雷罗神父强调,这些机构是“为使命服务的”。它们不是罗马圣座的“核心事务”,而是为“各圣座部会和组织的使命提供帮助”。它行事的指导原则是教会的社会训导,职责是以身作则传福音。
教宗强调,尼苛德摩的这个提问「对我们极具教育意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耶稣话语的启发下,把这问题倒过来看,发现老年所蕴含的使命。」
他说,在世界其他地方,世俗化已经削弱了一种文化对神圣的感知,而教会恰恰可以通过强调它是一个满足“人类与神圣相关的内在渴望”的“门户”而受益。
教宗强调,如果没有“更新那推动福传和司铎培育的使命”,“就只会停留在辉煌历史的记忆中了”。
一个年轻、的确具有公教性的团体教宗强调,这个仅在30年前诞生的教会是凭着一些来自不同国家……教士的使徒热忱,他们“去那里不是劝人改变信仰",而是晓得建立“一个合一、真正的公教团体”,即具有“普世性
教宗强调,“向因自己的亲人死亡而痛苦的人投向怜悯的目光”,这很重要。耶稣以祂的怜悯消除了距离,走近这个失去儿子的妇人。“这就是天主的风格,亲近、怜悯和温柔。话语不多。
圣保禄宗徒在致斐理伯人书中强调:基督‘虽然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斐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