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祂凝视我们每位的内心并爱我们之所是时——尽管我们的过失和罪孽,耶稣会看到什么?祂看到我们的脆弱,也看见我们渴望别人爱我们本来的样子。福音上说,定睛看着他,祂就“喜爱他”(谷10:21)。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4:11-16弟兄姊妹们:就是基督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认识
他们教导我们:一个人不因他之拥有或他银行账户的数字而可贵。穷人虽然没有物质的财富,但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关于谦逊及信赖天主,穷人使我们受益匪浅。
三、主之召叫一天,铭心和一位朋友聊天时,朋友对她说:你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伟大,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你不可能像基督那样。那个时候天主开始改变她,她对朋友说:不如我们出去走走吧!
到山顶时,已经是午后两点多了,我们大家席地而坐,把背上山顶的食品水果分而食之,大家都十分开心喜乐。
想当年,太幼稚,竟然抛弃红尘;看今朝,心灵成熟,顿觉今是而昨非来者之可追,于是赶快逃离此地,再入红尘。
辅仁大学发端于1912年,当年9月,中国天主教两大领袖——马相伯、英敛之联袂上书罗马教皇,请求教廷派人来华,创办一所大学。
之所以会这样,或许是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立场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都习惯于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来对幸福进行定义。所以,关于什么是幸福的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就不足为奇了。
众所周知,这对话是由若望二十三发起,并从那时直至今日,所有教宗都不遗余力地为之奋斗。 第一个环境——正如通谕开头几页所谈到的——出自一个事实。
接续宗徒照顾管理在某个地区聚会之信友团体者,就称为某地区的主教。比如依纳爵(Ignatius)就被称为安提约基雅主教。到第三世纪中叶,特别是在东方,几乎每一个重要的信友团体都有了其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