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印度的人们曾亲眼看见修女和他的同伴们,为临终的印度教徒取用恒河水,为弥留的佛教徒诵佛经,为垂危的基督徒举行傅油礼,为不久于人世的回教徒诵读《古兰经》,并在他们死后把他们送往各自的坟场安葬。
因为基督徒在祈祷时首先请求天主宽免他的罪债,即他的罪过。即使我们是完美的人,圣洁冰清,绝不会偏离圣善的生活,我们仍永远是亏欠天父一切的子女。然而,骄傲是每个基督徒生活中最危险的态度。
因此在讲授时侧重于礼仪、圣事、祈祷、家庭伦理、圣经与生活等方面,并在宣讲中大量使用见证和喻道故事,不仅让老人们听得懂,而且要让他们喜欢听,记得住。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天主,每日念经祈祷,她的言谈举止,一行一动都以一个基督徒的形象出现,她孝敬公婆,教养子女,忙里忙外,任劳任怨,她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和乡里相亲都很说得来。
在天主面前,每个人都是宝贵的,无论是否是基督徒。每个人都是主耶稣所要救赎的人。主耶稣基督在千万人中寻找我们。
我们在这些期待的日子里活出了这喜乐,封圣大典前夕在罗马市中心的教堂和我们教区其它堂区举行的守夜祈祷中,尤其如此。封圣大典当天上午,这无边无际的人潮在圣伯多禄广场上因什么恩典颂扬、感激上主呢?
尼日利亚虽然蓬勃发展,却饱受极端主义的各种暴力之苦,基督徒和穆斯林均深受其害。教宗为此勉励该国主教,「要在和平的路上向前迈进,促进一个更正义、更团结的社会」。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基督徒是否也应有一个新的打算呢?为此,我特意拜访了当地的几位神父和教友。
这些事件使我们谨记亚美尼亚人民100年前遭受的灭族屠杀,或今日中东基督徒团体濒於灭绝的处境。米纳相大使继续说:亚美尼亚近几年也力所能及地接待了叙利亚基督徒。
当天是罗马教会初期殉道烈士纪念日,教宗邀请在场信友们为那些仍因信仰付出高昂代价的基督徒祈祷。教宗表示,慈悲有眼看见,有耳听到,有手提供救助。谈慈悲是一回事,活出慈悲却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