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重担和辛酸。但是,只要我们敬畏天主,相信天主,我们的一切重担天主都会帮助我们担当,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
它使我们学会同情他人的苦难,学会正视灾难,学会感恩;它使我们少了一些埋怨,多了一份关爱;它使我们学会了感恩,懂得了感谢,感谢在危机中看到的友爱与平和,感谢并珍视我们拥有和得到的一切。
圣母双臂张开,仿佛是向苦难的众生敞开怀抱。拾阶而上,便来到圣母的最后隐居地———一座由灰白色石头砌成的方形小屋,现在是一座小教堂,基督徒称之为“帕那亚·卡普鲁”,公元4世纪左右建成。
他面露悲悯之情,仍在关心着人间的苦难。他的崇高、理想之美与茹达斯的卑劣形成鲜明对照。使主题格外突出。从构图看,画面大量的规整直线,增强了肃穆的气氛。
以此略表对大嬷嬷的怀念之情,怀念那一代的神父、嬷嬷们,怀念他们慈爱的形象,怀念他们为圣教会承受过今人难以想象的苦难,祈愿先圣先贤的光辉,激励子孙后代拥有一颗光荣天主的心。
教宗解释道:这份爱尤其体现在对苦难、不公、贫困,以及人类历史的一切处境的关注;这些处境以不同的方式显示人在身体和道德上的限度和脆弱。
「泽诺神父今天向我们展现基督忠实门徒的典范:他效法神圣导师基督,俯身亲近最贫困弱小者的苦难,成了无尽爱德的见证人。
我很高兴世界慈悲大会恰好在这些苦难环境中进行。」巴尔巴兰枢机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慈悲。我认为,教宗方济各已经送给我们一份厚礼,也就是刚结束的慈悲禧年,因为我们不常使用慈悲一词,我们得承认这一点。
同时,他鼓励大家,在困难面前不要悲伤不要失望,我们是一个团体,互为手足,全中国天主教会几百万信众,都在关注着我们,与我们一起分担苦难。所以我们有信心为光荣天主,共同努力把教堂重建起来。
教宗强调,这些事件让我们经历了耶稣的十字架,引起不安和苦难,但同时也带来得救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