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三天的黎明时刻,曙光把墙壁照得发白,但是他和若望两个人依然束手无策地坐在饭厅里,失去了希望……玛利亚·玛达肋纳又跑了进来,大声叫着她看见主了……那天黄昏的时候,克罗帕和另外一个人从厄玛乌匆匆忙忙地赶了回来
随后是祝圣水和举行圣体圣事礼仪,最后以三声阿肋路亚的欢呼结束这个隆重的礼仪。在天主教举行守夜礼后,耶路撒冷不同礼节的东正教也在圣墓圣殿中举行了隆重礼仪。
圣经记载,牧羊人必须对自己所放的羊群负责(出22:9-14,创31:39)每天当羊群出入羊圈时,叫它们从自己的杖下经过,以便点查数目(肋27:32,耶33:13,则20:37)。
耶稣自由地面对财富:因为他离开他的村庄纳匝肋,为拥抱一种贫穷而完全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参阅谷6:25-34),他白白医治病人,凡来求他帮助的人,他从没有要求人回报(参阅玛10:8)。
在祂身受极刑的时刻,「祂的母亲、祂钟爱的门徒若望和玛利亚玛达肋纳泪流满面」。他们是苦路最后的要角。在这本新书的结尾,甘斯魏总主教谈论了开启墓穴时的那颗滚动石头。
,在避静中要以圣若瑟为默想主题;其二,以圣若瑟为榜样,实行一件或神或形慈悲善工可获得大赦;其三,在家庭或在未婚夫妻之间共同诵念玫瑰经;其四,凡是每天把自己的工作托付于大圣若瑟保护的人,以祈祷恳求“纳匝肋工匠
“你们知道纳匝肋圣家为什么是个典范吗?因为圣家是一个对话、聆听和交谈的家庭。对一个家庭来说,对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沟通就不是一个幸福的家庭。”
教宗方济各11月30日、教会庆祝圣安德肋宗徒庆日当天,致函以这位宗徒为主保的东正教君士坦丁堡大公教会,向巴尔多禄茂一世宗主教表达这个心愿。
潘老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归纳法、类比法深入简出、生动有趣地为大家讲解了梅瑟五书中的肋未纪和申命纪,并对经文中的相关犹太文化做了详细解析。潘老师特别强调:学《圣经》一定要带《圣经》,而不是靠手机。
他说:“我想对你们每一个人在此强调,将纳匝肋的圣家作为家庭团体的典范:一个生活、工作和爱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