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她已经为此播下了种子,为十五、十六、十七世纪的人对天主的看法和他们与天主的关系奠定了革新的基础,使那个时代的教内人士,尤其是在俗教友,不再把天主当作冷酷严峻的判官,而是为了爱世人而无所不牺牲的慈父来孝敬
问:教宗也谈到他与青年的关系,表示我们不能单纯地为青年提供预设的答案。答:是的。教宗说,当我们与青年交谈时要诚恳、真实、可靠;青年提出问题,我们要如实回答。然而,我们也要避免向他们提供现成答案的危险。
总结来看,持不同观点的各小组都是根据现阶段教会发展的状况来得出的结论,这也反映出了不同地区教会发展的现状,同样的,由于不同的地域关系,他们对于第二、三个问题的讨论也是源于自己所在的教区情况。
在工作中和工友处好关系,向他们讲一些他们能明白的教会知识。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家庭有纷争的邻里走向和睦。有时我也以讨论圣经为由,透过圣经故事,用天主的话教育女儿,给她们扎下信仰的根基,与她们共同成长。
实际上,《新约圣经》表明了二者的循环关系:节制是走向神圣之醉的必要条件,神圣之醉是实践节制的必要条件。这第二条路,从陶醉到清醒的路,正是耶稣要求祂的门徒走的路。
但随后兴起的西方近代人本主义,过多强调个体的自由、权利与本能欲望,虽催生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快速膨胀的个人,进而带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全面紧张乃至一系列危机。
上主将它托付於我们手中,是为了叫我们与祂建立关系,让我们能在彼此身上看到天主爱的计划;我们众人也蒙召携手合作,日复一日地为实现这个计划而努力。
区冰心得悉有堂区每月为新教友举办聚会,并邀请其非信徒亲友参与,藉此加深新教友与堂区关系,她期望教会团体持续「向新教友带出自我培育及建设教会的重要」。
米凯利尼神父最後邀请在座的人士省思3个问题:首先是关於我们与食物的关系,省思自己是否做到不贪恋食物,而是控制住自己;其次关於增进基督徒的合一,如同门徒们与耶稣共进晚餐那样;最後关於宽恕,省思自己是否真的意识到耶稣不仅以言语
在宽恕的那一刻,我才享受到了真正的平安与喜乐,拉近了我与天主之间的关系。接着我看起了圣经,参加学习班,开始为主作见证,传扬福音。没认识天主之前,我生活在罪恶中,身体欠佳,痛苦异常,甚至想过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