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民族融合的道路才能给予人类一个和平与希望的未来。关於社会的融合,教宗谈及辅助性原则,强调所有人都可以为整个社会贡献力量。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好能创造一种向众人开放的人类共生环境。
教宗继续说:通往和平与谅解的道路越艰难,我们就越应该努力承认他人、治癒创伤、建立桥梁、增进关系、相互帮忙(参阅:《福音的喜乐》67号)。
牧人必须秉持这3种态度:走在前面,标明应走的道路;走在中间,好能认识子民;走在後面,不让任何一个人落在後面,而且让羊群去寻找道路。羊群能觉察出好牧人。牧人必须以这3种态度不断行走。
追随教权主义道路的人却总是接近当值的权力或金钱。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遇见一个不能直立的女人,多年来的脊椎病使她变成这样。
谈到明年2月将在梵蒂冈召开全球主教团主席会议,讨论保护未成年人的问题,教宗指出,教会将重申不停地走净化道路的决心。这次会议也将努力将过去的过错转化为根除这创伤的时机。
他说:“今天就如往昔,内心真正的归依乃是唯一能够引领我们每个人和整个人类团体走向所期待的和平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是耶稣所指出来的,他作为普世君王,并没有带领大军,而是以拒绝暴力的方式把和平带到世上。
(梵蒂冈新闻网)教宗方济各6月22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了第11届国际青年论坛的与会者,他既是个指导儿女应走道路的父亲,又是支持自己羊群的牧者,更是藉著基督之光照亮人心的向导。
这是唯一的道路。那是决定性的成熟时刻,也就是我们意识到,我们最顽劣的敌人藏在自己的心中。最高尚的战斗莫过于抵抗暗藏于心的种种欺骗,因为它们会引诱我们犯罪。
(参阅:若十四1-12)教宗阐明,这段福音章节指示了通往天父的道路。天父一直临在于耶稣的生活内,当门徒问耶稣要如何祈祷时,耶稣教导向「我们的天父」祈求。
二者的立场都是「逃离当下」,而教会所要求的是「互相倾听,为至今已实现的一切心存感激,并向天主恩赐的新道路敞开心扉」。此外,皮扎巴拉宗主教也指出「耶路撒冷教会在当地要素与普世要素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