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世上一切皆互相联系,若要对他人实践友爱、公义和忠信,我们一方面要真心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方面要维系与大自然的关系,两者密不可分(《愿祢受赞颂》通谕,70号)。
清晨,天还很黑的时候,使徒们就从培训中心出发,在同一辆小车里,我们同声祈祷,欢呼赞颂天主。小小的车啊,载满了对天主的崇敬,以及那对灵魂无可推诿的负担。
教宗解释道,那些人在耶稣身边怀有喜乐,这是因为他们在耶稣身上重新找到了信心、尊严、宽恕和希望,他们体尝到耶稣的怜悯,因此能大声欢呼:因上主之名而来的,应受赞颂!(谷十一9)。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的通谕《愿祢受赞颂》是在巴黎气候协议之前天主教会领导世界致力于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一步。不久前,教宗方济各在梵蒂冈接见石油公司高管,勉励他们致力于生产清洁能源。
当一天的征程结束,踏着清淡而柔美的黄昏归来,他都要满怀感恩地向主献上赞颂。因为他知道,“含泪播种的,必含笑收割”(咏126:5)。
我们由衷地高唱赞美主阿来路亚,把光荣和赞颂都归于至高之主耶稣基督。
教宗强调,它是《愿祢受赞颂》通谕的产物;这份文件并非环保通谕,而是基于守护受造界的社会通谕。与此同时,本届世界主教会议也是一次“紧急”会议。
教宗方济各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说:「我们并非面对两个分别属于环境和社会的危机,而是一个同时包括两者的复合式危机。
这些捐赠品分别为:一座仿洞石(大理石)外观的整体结构、文策尔伯多禄(PeterWenzel)所画《人间天堂中的亚当和夏娃》油画副本、梵蒂冈伯多禄大殿广场中心的玫瑰罗盘复制青铜浮雕、大型艺术装置刻有方济各教宗《愿祢受赞颂
良十三世《新事》通谕、若望廿三世《慈母与导师》通谕、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保禄六世《民族发展》通谕、若望保禄二世《社会事务关怀》通谕、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以及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