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希望人能百分之百地消除私念;但应该在牵涉到别人利益的时候,能退让一步,不损害别人。利己也不是罪恶,利己而不损人就是美德的起点。能够舍己为人就是善性最可贵的发挥了。
克韦多枢机说:「对圣洁的呼唤是我们时代的召唤,但我们不能光是因为渴望而成为圣洁,我们必须与天主的恩典合作,每天努力成为圣洁和慈善。」他说,要成为圣洁,大家也需要祈祷。
前些年,媒体登过这样一个故事:合肥一位王大爷癌症垂危,他用微弱发颤的声音把儿女叫到身边:“我有个秘密在心里憋了30多年啦,我不能带走……”那是1967年冬,王某辍学在家,批发一点麻团到郊区去卖,生意不佳
婆婆正在忍受苦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她的乡音使我不能完全听懂她的话,但她的笑容和指向修女的手势已让我感知了她内心获得的安慰和暖意。
教宗强调真正的皈依不能只是一种自我改变,而是面向近人,该当将与自己的相遇和与天主的相遇以及在传统上称为施舍的经验密切结合起来,即把注意力和仁爱放在处境困难的兄弟身上。问:那么,施舍又是什么?
因此,福传这个目标是绝对不能模糊的。我们理解在这个把经济看得很重的社会里,没有金钱是很难办事的。但话得说回来,我们信主的人,更该明白,天主的事业不是仅靠金钱去推动的。
我知道教区有许多不能给与你们的,但是你们不能因教区的不足,或某个堂口神父不是自己所爱的而放弃信仰。你们要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不是某个神父,你们要追求的是天主,是主耶稣。
这些老人年事已高或身体虚弱,不能自行洗澡、剪指甲,遑论收拾房子和洗衣物。清莱府湄岁县堂区灵医会会三名修女发现此隐闭问题后,专注照顾这些老人,且帮助他们整理房间、换洗衣物和铺盖被褥。。
人不能等到大难临头时才懂得生命需要相互搀扶,相互关爱,也不能一味依靠来自外界强制的教育。应该依靠天主,把悔罪、感恩和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的心中,成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福传才可以实现。
问:但是,从神学上来说,我们不能排除天主的仁慈与恩宠反对人自绝与天主共融…答:当然,我们无法确切地说是否真有人拒绝天主的仁慈,即使是教会也不能这样说,教会可以列人为真福或圣人,但绝对无法宣布某人被打入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