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福音永恒的话须要按照聆听这话的人的智力而作程度调整,相反,人类生活的现实常须回溯到天主的永恒。
教宗在讲话中表示:一个经常遗忘福音的当今社会需要基督徒之间克服各种形式的分裂的共融表样。这个天主的恩典,要求以具体行动愈合所有记忆与关系。
说起福传二字,对于今天的基督徒已不再陌生,福传的形式也是多样化,先教宗保禄六世《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宗座劝谕中说到,教会之所以存在,是为宣传福音,可见福传这个责任是多么重要和迫切,然而它在我的心里份量却不是很大
这项世界盛事显示出,教会最高层在社交网络中传报福音的努力。在当选教宗后,教宗方济各继续这福传见证。教宗的推特帐户目前已有9种语言,全世界有近1千1百万名追随者。
据说,解放前黄果树本堂神父,为了把福音扎根于布依族人中,脚穿草鞋,身着长衫,学布依语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一个外国神父学中国语言尚且不易,何况布依族语言?这不正是我们今天福传的楷模吗?
背主三次的伯多禄,首当其冲地高声宣讲天国的福音,并勇敢地为耶稣作证。原先的畏惧荡然无存,代之以刚强有力、智慧和充满能力的话语。他的生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是圣神洗礼的结果,圣神的德能支撑起他软弱的生命。
河北沧州教区一堂区教堂,大门口张灯结彩,院内搭建了临时祭台,祭台上方悬挂的横幅上写着“每位教友至少每年劝一人进教,随时施教传播基督福音。”
一次,杭州教区的李刚神父在弥撒中讲道,提醒教友要把日常生活与福传挂钩,向外教人群传福音,不论他人听不听,信不信,而你只管讲,不要有顾虑。那练太极拳又怎样和福传挂钩?总不能把福音从拳头上打出去吧。
没有教友的活力表现,福音就不能在一个民族的思想、生活与活动中深深扎根。所以,在一个教会的建基之初,就要极其注意组织成熟的基督化的教友阶层。
50年前,真福保禄六世按照推动教会以新方式宣讲福音的梵二精神建立了宗座伦巴第修院。教宗在讲话中强调,为获得良好的培育,必须做好充分的工作,但最为重要的是内心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