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前1:18—19)我们每次恭与弥撒圣祭,恭领耶稣圣体,该怀着感恩戴德的崇敬心情,默想耶稣的悲壮圣死、光荣复活升天的逾越奥迹。
这个女学生刹时脸涨的通红,说:“我想马上领洗,你不给领就不拿了。别人都说天主教好,一个开放的教,谁都可以入,哪知道要进教还兴走后门?”彭神父奇怪的问:“怎么说走后门?”
据云板文字,文馆发来信函,让去认领,直至今天,无人去领,殊为可惜!多处堂口将教会文物碑完整者、残缺者、裂烂数块者,任意散放,视如垃圾,让人伤心!
临终当天妥领了告解、圣体、傅油圣事,洁净了灵魂,像要出远门一样,一切准备妥当,了无牵挂,安然而逝。这一夜,我们一直守候在父亲遗体旁,为他祈祷,回想和他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
综观目前各地教会情况,积极参加教会信仰活动仍然是老年教友占多数,而这一代大多又文化较低,灵修基础相对薄弱,多数人认为只要会念经,望弥撒会办告解、领圣体就可以了。
如果慕道者领洗前就很少来圣堂,很少参与主日、瞻礼的弥撒。这样的慕道者在领洗之后,也不易成为热心的教友。为做到这一点,我们的代父母或传道员,在一开始就应该经常邀请他们一道前往圣堂。
虽然确实存在一些获得大赦的条件,例如在适当的时间妥当告解,善领圣体,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祷,念一段《天主经》和《信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心灵的悔悟,这是在天主和近人面前完美的爱的举动。
若翰在狱中死去,被斩首;福音中的最後一句似乎也有点无奈:‘若翰的门徒听说了,就来领去了他的屍身,把他安葬在坟墓里’。
主为我死,我要为主而活,不是领了洗的人就是真正的基督徒,而是去传福音,为主作证的人。
教宗解释道:我们要每天读福音并把福音书常带在身边,静默和虔诚祈祷,办告解,领圣体。通过这些门後,上主就能进入我们的心,带来一种新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