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9月14日上午从冈道尔夫堡夏宫乘直升机专程赶回梵蒂冈的保禄六世大厅,主持公开接见活动,为来自世界各国的朝圣信友讲授要理。这一次,教宗讲解了圣咏第22篇的内容。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10月19日的公开接见活动中,以圣咏一三六篇作为要理讲授主题。这篇圣咏赞颂上主「在各种情况中,显示祂的仁慈」。
而真正值得推崇的做法是,既非贪婪的算计,亦非纯粹的道德,而是理所该得的利益和力所能及的道义的完美统一。
逐渐的,她开始理解了。二OO九年毕业前,她领洗了。她的父母对此感到意外。今天已经二十一岁的吴海英表示,我想,如果在中国我是不可能成为基督徒的。并表示,在基督教学校的经历才促成了她的信仰皈依。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8日上午,在梵蒂冈保禄六世大厅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开接见活动,他在要理讲授中对耶稣临终时的祈祷作了一番反思。
官司打到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理由是她受《美国残疾人法案》的保护。而学校辩称,她属于由教士例外调整的雇员。摆在法庭面前的问题是:谁有资格称为教士?并没有一个适用于宗教传统的便利界定。
亚洲各国六十年代教会社会工作是专注于慈善救急灾难的服务,七十年代后增加了社会福利的观念,进入八十年代时与慈善福利并兼的是更积极的推行发展工作的服务,自梵二大公会议后以及历代教宗的通谕提示,教会社会工作的基本精神、理论及实施都再一次的得到肯定
这就来自于我们的基督信仰,信仰使我们的心灵有归宿,用依靠天主的信念能理解开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使自己不会陷于泥沼。信仰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使我们的人生有盼望、有方向。
他继续在要理讲授中谈母亲教会的形象,指出教会始终懂得忍耐、仁慈和体谅;懂得把我们交托于天主的手中。
在计划内,借着对于《要理问答》、《圣经》的学习,能够让教友们对于教会的信德道理和圣经,有个整体的认识和大概的了解;借着圣像的游行和敬礼,让教友们感觉到对于堂区的归属,增加教会团体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