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创世纪记述以色列人民离开埃及,在抵达天主预许的福地之前,在西奈旷野渡过四十年的旅途生活。在那漫长的旅途中,希伯来人备尝了试探者企图使他们对天主失去信心,打道返回埃及的强力诱惑。
教宗在致读者的信函中解释说:这道通谕乍看起来有点艰涩,像是理论之作,然而一旦进入其中,便会发现通谕的意向明显是在回答基督信仰生活有些非常具体的问题。
这20人中有10位“生活中的英雄”,虽然他们名不见经传,但其“英雄壮举”颇耐人寻味。其中有一个名叫休·汤普森的军人,1967年参军赴越南作战。
当我带着这样的疑问不断地去体悟生活时,终于发现,原来事事感谢是因为他给我们安排的每件事都是让我们从中获得裨益,每件事都是他主动赐予我们的恩惠,都是他流露的爱。不是天主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天主。
也许只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的困了,累了,才豁然惊觉这个世界上人的命运是多么相似,生活是多么孤单,生命是多么的平淡。
是的,妈妈您就是这样把对天主的爱和对儿女的爱溶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我为有这么一位慈祥的母亲而感到骄傲。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您的身体就不好,可您忍耐病痛,坚持主日、瞻礼望弥撒。
因为赏罚分明的天主要最终审判,而更重要的,这也关系着现世生活的“平安”与否。因而对我们主内人来讲,责任感更是非同小可。
不少人寻求生活的理由,力求改善生活的机遇、寻求尊严和正义。看,我们相信福音的讯息和与耶稣的相遇是能成为这些人的希望的最大恩典。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就这样生活,不去想这种生活方式必将消灭。这也是一种偶像崇拜:眷恋习惯,没有想到它终将消逝。教会要我们看到这些事物的终了。习惯也可以被当成神。这难道不是偶像崇拜吗?
(梵蒂冈电台讯)圣座修会部为行将结束的奉献生活年公布一份文件,题为:修会会士在教会中的身份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