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不少人要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恢复口头宣布仪式,宣布德肋撒修女为圣人,根据这种自1588年以后就没有举行过的仪式,若望—保禄二世不必通过“谥圣”程序就能册封圣徒。
(出13:21)他用自己的生命,用十字架上的牺牲,把自己化作“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1:29),成为全燔之祭。(二)蜡烛象征基督的身份和完成的救赎工程。
关于耶稣显圣容瞻礼,教宗说:“圣史马尔谷记载,耶稣带着伯多禄、雅各布伯和若望到一座高山上,在他们面前变了自己的容貌。他变得那么光明,世上没有一个漂布的能漂得那样白。
教宗谈到圣体圣血圣事的包围层面说:“这个以受洗的教友为对象的宝藏,并不把它的行动力量局限在教会团体中,因为圣体圣事乃是主耶稣为了世界的生命而赐给的自己的身体(若6,51)。
可敬爱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是个伟大的玫瑰经使徒,我们都记得他双手拿着玫瑰经念珠跪下,沉浸在默观基督的祈祷中,一如他在他的《童贞玛利亚的玫瑰经》牧函中邀请我们去作的一样”。
圣十字若望、托马斯·默顿、大德兰等灵修大师的著作成了我依依不舍的枕边读物。默观神修的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神修理论指导作灯塔,作导航,终会迷途,无法前行的。
所以喜乐,是因为我们选择去爱当群众听到若翰报告主耶稣的来临后,都来寻找改变自己的方法:我们该做什么呢?对不同的人,若翰给予不同的建议,就是在善尽责任中选择去爱。
因此,若不同教会的基督徒一起聆听天主圣言,并设法将圣言付诸实行,便是朝向合一走出真正重要的步伐。教宗表示,如同圣保禄和圣伯多禄的初期教会的信友们那样,我们也必须去宣讲那使我们得以转变的慈悲大爱。
(若十24)。经师和法利塞人的怀疑坚不可摧,他们以各种方式多次重复这个提问。他们的怀疑源自一颗瞎眼的心,由於他们信德盲目。耶稣亲口向这些提问的人解释说:你们不信,是因为你们不属於我的羊(26节)。
主耶稣曾许诺绝不会弃我们於不顾,祂会派遣护慰者圣神来扶助、支持和安慰我们(参阅:若十四26)。世界各地哀恸者的泪水形成了一片「悲痛之洋」,恳求怜悯、同情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