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继续写道,耶稣把手指放进他的耳朵里,并用唾沫,抹他的舌头,然后望天叹息,向他说:‘厄法达’就是说:‘开了吧!’(33-34)。
特别一提的是厄法达组的手语《如果还有明天》,由聋哑兄弟姐妹表演,他们(她们)听不到声音,全靠前面的老师带领,却随着音乐声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主的渴望,拥有着一颗纯洁美丽的心。
在10日举行的弥撒中,果阿暨达曼第乌总教区的斐理伯.费朗(FilipeFerrao)总主教呼吁,藉著谦逊、无私及对受苦者和弱势社群的敏感,来加深对基督的信仰。
这期间我先后休克达六七次之多,说起来自己这条命算是拣回来的了。这段经历使我感受到了来自无数教友的浓浓关爱,感受到了做神父的幸福,也由此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人间的美好。事情还要从1月7日说起。
一九五五年,他克服重重困难领导圣若望小修院,招收了来自北部各教区的修生,一度达二百人。一九六三年,教宗任命他为北宁教区主教时他选择的牧铭是“我信天主的爱”。
这位菲律宾主教团移民及旅客牧民委员会执行秘书估计,在国外工作的菲律宾人达八百七十万。据中央银行数据显示,这些劳工零八年向国内经济注入一百六十四亿美元。
因为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目的达到了。以他33岁现世生命的能量,给全人类带来的救赎之恩,岂能是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可以数尽?33岁的生命长度,和覆盖全球半数人口的基督徒,哪一个更长?哪一个更宽?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陈主教在鸡泽东屯庄劳改期间,曾全年出工达500个,远超全村社员的年出工率,堪称奇迹,吃苦成为主教所有做人美德的凝聚。
每次参加听道的教友至少有五、六十人,几年来,不断有新的慕道者在她的耐心传授下领洗入教,今年的复活节期间,新领洗教友达60人,真的不愧为传教牧灵的高手。
次年1月14日,到达麻六甲(今马六甲),船随即遭到荷兰人掳掠,他们被荷兰人押送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监禁。三个月后他们获释,再次西行。船经过印度洋,来到印度果阿。他们离船登岸,经波斯到达亚美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