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战争后,我都会放声痛哭,也会不断的祈祷,祈求仁慈的天主,可怜我,加我力量,祈求大能的天主警醒他、改变他。
当天的福音记载,耶稣告诉门徒,世界憎恨自己和他们(参阅:若十五18-21)。教宗解释道,耶稣多次谈论世界,论及对祂自己和祂的门徒的仇恨,并祈求天父保护他们免于世界精神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世界的精神呢?
手谕继续解释道:“圣座各部门取得并运用这些财产,并非为自己而用,不视之为私人所有,而是以教宗的名义且在罗马教宗的权下运用,以追求其机构的目标,即公共目标,也就是为了公众福祉,为普世教会服务。”
犹思定总主教说:「我们的希望和愿景是,那些来此的年轻人将因他们与基督二十或三十年的相遇而确实被改变,然后,他们将改变世界。」
教宗强调,天主认识我们,爱我们,如果让基督的爱改变我们的心,那么我们就能改变世界。这就是真幸福的秘诀。
成年人被认为是‘已经到达’的人,他们具有了稳定性,再也无法改变。这种思想也存在于信仰的领域,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信仰的领域。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不会受欢迎的。”这个故事,很值得我们深深地反思。记得在刚进修会期间,我感到那个地方简直就是人间的天堂,和姐妹们共同学习、祈祷、同餐共饮,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
当环境有所损坏时,受苦最深的将是最无法保护自己的穷人。我们不能再对地球受到的严重伤害视而不见,不能再对无数人因此陷入的困境无动於衷」。
重要的甚至未必是改变或摆脱病症,而是去发现疾病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一旦有所发现,转化自在其中。启示:经上说: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安慰。
“四旬期内,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应天主的邀请改变自己的人生,按照福音的精神思考和生活;纠正一些各自祈祷、行为、工作和与他人关系中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