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芹和她劝化进教的一对夫妇的合影小徐是个残障教友,却力所能及尽心尽力地践行着爱主爱人的精神,她用自己微薄的低保收入为贫困地区的教友送去爱心,她常年在家制做念珠,无偿给西部贫困地区教堂邮寄,为使大家热心诵念玫瑰经
一年以后,她走进了教堂,见到了王神父,这是她信仰生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以前接触的老教友并不能把天主教的信仰说清楚,而王神父用他那渊博的知识,生动的比喻,简单明了的话语,为她开启了信仰的大门。
主教的曾甥在文革时保存了朱家的历史资料,座谈会上她回忆了朱家祖辈的辉煌事业及她记忆中的主教的形象,和蔼可亲,一生为教会的福传事业鞠躬尽瘁,她表示他们所有的后代将坚守这份信仰,投身于福传事业,并一如既往地支持
孟主教在弥撒证道中说:“一百多年前,先后有600百多位圣母圣心会的年青传教士遵循吾主耶稣把福音传往普天下去的教导,舍弃父母、背井离乡、远涉重洋、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把福音的种子撒播到西北这广袤而又荒凉的地区
改革开放后,教堂恢复了宗教活动,很多教友进堂望弥撒,虽然我的事业蒸蒸日上,可信仰生活却变得越来越冷淡,一门心思要在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父亲提醒我说,世上的光荣是虚假光荣,真正的光荣是得天堂的永福。
教堂共69座,祈祷点七、八个。全教区每年新领洗人数约800多名,其中主教府每年新领洗者可达400人。谈到晋牧时的感受时,肖主教告诉本报:“我当时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感恩’!”
很多农村小堂口在春节期间都没有教会内容的春联,刘希合见此情景便求天主给他一个感动,自编自写教会的春联,从农历腊月二十开始,边在小堂口传教,边送给大家春联,深受教友们喜爱,并且得到了神父的认可,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的教友来教堂听道理
车行约2小时,在空旷的原野上,远远地看见几座高山,峰顶上两座城堡式的教堂映着蓝天,浮着白云。车厢里顿时发出一阵惊喜的欢呼。山脚下的胡庄,土墙布瓦,房屋参差。民风古朴的村民,十分好客。
进入圣殿,厚重的宗教文化中透露着现代的气息。“壮美”“奇丽”拼凑的、抽象的词语又怎能形象逼真的显示其魅力。介绍圣堂的有很多资料,在此我不再累叙。
社区书记还表示,希望大家在教堂和社会的支持下,尽心尽力做好工作。最后,环卫工主任向教会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