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再不能对耶稣寄以希望,两人便决定离开他的团体。为什么要为一个失败者、以及一个与他紧密相连的团体,而给自己的福祉和生命冒上风险呢?
问(刘国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本地化的表述,天主教会的本地化和基督教会所用的本色化,还有一说处境化(强调神学在本地文化中的生长),这些都是有相关性的,所以田磊神父所提到的文化互融这一说法似乎不太合适
c.为基督徒团体,在复活节守夜礼中,重宣圣洗誓愿,作为遵行四旬期及圣周的高峰;我们重新许诺要委身于被基督十字架所改造的生活;与基督同死同埋,并与他一起复活,善度圣德的生活。
梵二告诉我们教会需要交谈共融,需要改变和革新,今天这个研讨会非常有意义,他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教会本化的途径。在本地化的进程中,我们会遇到一结阻碍,这就需要我们祈求圣神的指引,共同为教会本地化祈祷。
爱德将会更加突出我多么希望我们的教会、堂区、特别是我们的团体所在地成为冷酷无情汪洋中的慈悲之岛!这是教宗方济各在一年一度的四旬期(二月二十二日至四月五日)文告中阐述的核心内容。
于是六大总体发展模式被提出:个人生命的更新与成长;让东营成为一个福传的教会;建设一个以基督的爱为中心的教会团体;个人福传生活化;团体福传建设;根据教区的意向把东营堂区建设成为神恩性的堂区。
一直以来,总会在有意无意中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在谈及信仰的时候,尤其是对教外朋友谈及信仰的时候,表现得羞羞答答、无所适从,故常常把和我们拥有同一信仰的社会知名人士或团体拉过来壮胆。
在大学里,我也很幸运地进入一个大学生信仰团体,团体的弟兄姊妹很热心、很积极。就是在这样一个活泼的家庭,把我心中那深埋的种子又重新唤醒,它开始扎根、发芽、生长。
此时,耶稣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使徒团体,它使我们体验到:内部差异的经验反映出整个人类的差异。
教宗说:你们许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个在你们团体中生活的耶稣。一个具有使徒热情感染力的团体能振奋人心,激发魅力。哪里有生命、激情和把基督带给众人的意愿,那里就会萌生纯真的圣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