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课程采取全面的教育方法,通过团体生活、灵修体验、讨论、会见其他宗教团体,以及在生态神学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培训,来实现学术研究和跨文化学习。该机构及其颁发的文凭得到了日内瓦大学的认可。
有些挑战涉及全球相互依存的进程,教宗对此表示,全球相互依存一方面以积极的历史性力量自荐,因为它标志着人类之间更大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不公正,展示了人类痛苦与地球生态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
按照惯例,教宗在从塔那那利佛返回罗马的途中回答随机记者的提问,谈到青年、家庭、排外、意识形态的殖民化,以及生态问题。针对他所受到的批评和教会分裂的诱惑,教宗表示:“我祈愿不发生分裂,但我并不担心。”
他说:“这的确是一种生态皈依,这样的皈依承认每个人的尊严、他的价值、创意和寻求及促进公益的能力。我们目前所处的疫情时期具体地告诉我们,我们众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只有同意携手合作,才能克服困难。”
三要不断增强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坚持全面从严治教,健全完善教规制度,提高教规制度执行力,大力匡正教风,坚决纠正违规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内生态,提高自我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
在全球疫情危机的此刻,「内在的皈依」显得更加迫切必要:「这关乎生态皈依。今天的青年或许对这些议题更加敞开心胸,在尊重我们的共同家园方面能更加成熟」。(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世界主教会议会场(VaticanMedia)“同道偕行进程是有机和生态性的,而不是竞争性的。它更像是种一棵树,而不是为了赢得一场战斗。”
《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消防、自然保护地等有关法律、法规。
教宗期勉各位艺术家建立起某种「避难城的网络,进行合作,帮助世界摆脱那些没有意义又空虚的自相矛盾」,克服「种族歧视、仇外心态、不平等、生态失衡,以及对穷人的恐惧」。
《指导》建议一些方法,帮助教理讲授实现更好的效果,借助教学程序和圣事,强调第一福传、奥秘教理,关注生态和《赞美主》通谕,尤其是突出“艺术之路”,强调本地艺术、音乐、文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