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分辨这事,历史上宗徒们第一次聚集起来,举行“耶路撒冷公会议“。商讨如何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他们本该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妥协方案:一些法律该遵守,另外的可以放弃。
今天,这问题也向我们提出,要我们分辨我们的信仰行程是否仍具有动力与活力,与上主来往的火焰是否仍在燃烧:“你们说我是谁?”(玛十六15)每一天,在历史的每一时刻,我们都必须时刻关注这个问题。
未来方向几年前世界修会会长联合会举办过一次重要的研讨会,目的在分辨圣神的旨意,未来献身生活的方向该是如何的。
调查中,儿童被要求分辨著名的圣经故事。
关於教会的角色,教宗援引圣若望保禄二世的训导,指出教会必须仔细分辨情况,将离婚个案中遭遗弃者和引发离异者区分开来。本笃十六世教宗在训导中也谈及对离婚再婚者要明智地予以牧灵上的陪伴。
这些分享,看似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可是如果用属灵的心仔细去分辨,神父是经过看山是山,看山非山,最后回归到最初看山还是山的境地。
其实,耶稣的用意在叫我们分辨清楚:我们不能同时事奉两个主人,即事奉天主又事奉钱财。谁信奉天主,信奉对子女充满爱的天父,他就该把寻求天主的国、寻求天主的旨意当作首要之务。
由此唤起修生正确分辨圣召和接受健康的人性和灵性培育的迫切性,同时也要求有关方面对转修院的修生理应彼此交换意见。主教们也应邀提高警惕性,认出有可能对未成人造成性侵犯的迹象。
但是仍需要经由神师(神师应为神父)协助做分辨以及了解什么样的修会适合自己,因为神父(修士或修女)的圣召是天主的拣选,并不是来自父母、长辈或自己的希望。
有人把服从极端的理解为听从一切,错了也听,如果分辨不出对错尚有情可原,但明知绝对违反天主还听岂不是糊涂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