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观,是把活于主内的生活看作最快乐的生活。他曾开办过天主教学堂,不愿做官从政,救了近百人灵魂。我们这一代姊妹五个,受父亲的信仰陶成,一生行走在主的旨意里。
课堂上书本中,听到看到的都是天主教会文化完全来自西方,教堂自然是罗马式、哥特式;弥撒礼仪音乐、伴奏都是额我略调及风琴、钢琴;堂内装饰则是彩绘玻璃及高鼻蓝眼的形象。
1980年的一天,杨女士全家人在一起吃饭,两岁的儿子手拿筷子玩,突然间摔倒,筷子插入鼻孔内,小孩疼得大声哭起来,小孩的姑姑将筷子拔出后,随之鲜血从鼻孔喷涌出来。
四旬期也是各个堂区帮助慕道者准备自己,在信仰的滋润下,由内到外更新向善,准备参与主耶稣逾越奥迹的时期。
参加小组分享,《上主成为我们众人之一》,因为英文水平有限,并不能将自己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完全道出。
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和深入培养与上主的关系,尤其在圣体圣事内培养这样的关系,才能把福音的酵母带进工作场所及社会各种场合中。
我看到有两个现象,一是教会内“成也司铎,败也司铎”;二是凡不称职的司铎或离职的司铎,多数都是不快乐的司铎。或更好说,正是因为司铎不快乐,所以才不称职或甚至离职。
最后则在圣庇护神父圣堂内内接见神职人员,修会会士修女,以及青年。当天乙年常年期第十二主日弥撒福音讲的是耶稣平息风浪的奇迹。
人们往往会带着问题来到神父面前;也会带着饥渴、枯干、破碎及痛苦的心来找神父;还有的带着抱怨、愤怒、仇恨向神父倾诉,不拘什么人,也不拘有什么样的问题和困扰,他们都希望借着神父得到主内的平安和喜乐。
“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内生活。”(迦2:20)以基督为生活的中心,教友们以教会为家,是建设教会温馨大家庭和堂区牧灵福传的重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