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刊载四川师范大学大三女生李婧菱自己写作的文章“我的前线印象记”。李婧菱是今年复活节才领洗的一位新教友。她的这篇文章本可早发,只因电脑出现故障,将改好的文章遗失,只得重来一遍。
功夫不负有心人,包头《家庭周报》的记者李学工被教友们的真诚感动,亲自前去调查。
正好这时本堂卢金祥神父邀请她去圣堂给大家分享圣经。每主日在弥撒前领大家读圣经,并为大家分享,刘怡便抓住这个福传的平台,把福传的责任和信仰的热情传递了出去。
我是1993年复活节领的洗,付洗的是已故的本笃会分会长侯夲儒神父。领洗前夕,侯神父送给我两样东西:一盘檀木念珠,一本美国耶鲁大学斯彭斯教授撰写的《利玛窦传》。
他会因陌生病友深夜突感不适,亲自延请神父前去抚慰;默默为同受煎熬的病友代祷。“玫瑰有约”线上祈祷,我第一次进入时,惊见竟有两千多人在线,舅舅带领教友为亡者虔心代祷,我不禁喟叹:他是如何做到的?
特邀请河北赵慕华神父和他的团队带领。95岁的教区长边振方神父、本堂柳建林神父、圣母圣心婢女会10多位修女和500多位教友参加。
始建于1908年的呼兰圣母圣心堂原貌(摄于1937年)早在光绪初年,就有法国贡罗斯、舒为尼、薄若望等神父先后前来呼兰传教。光绪八年(1882年)贡神父开始筹建天主堂。
梵蒂冈电台台长隆巴迪神父也对教宗流露出来的和蔼可亲表达了感激之情,他说:令我感动的正是这件事,就是教宗接受邀请来这里,作了这次如此细致、分为几个部分的访问,多少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所有细节。
对教宗发表的这篇讲话,梵蒂冈电台台长也是圣座发言人隆巴迪神父在里根斯堡接受访问。他说:答:当然,教宗上了一堂地地道道的学术性的课:这是一堂教宗讲的,一个神学家教宗讲的学术性的课。
杨凌教会付家庄天主堂是当时杨凌城区唯一的一座天主堂,由周至教区王辉耀神父策划筹建,每个星期天下午3时均有主日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