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为获得天主的目光,我们也需要他人,需要有人教会我们像耶稣那样注视和感受。教宗提到聚会中那对夫妻的见证,他们觉得堂区总是自己的第二个家。那里是共同祈祷、彼此支持和找到力量向前行走的地方。
注视圣母和许多母亲的面容,罗马尼亚人民也对希望怀有强烈的意识。这希望“孕育和开启未来”,圣母玛利亚为此而行走,且邀请我们一起行走。其次,玛利亚是相遇的人。
团体负责人和组长的宣誓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组长们在全体成员的注视下,两两向前,将自己的手放在圣经上,宣读精选挑选的圣经章节——“假使我自愿做这事,便有报酬;若不自愿,可是责任已委托给我。”
耶稣注视著受伤的人类,接纳人的整体,包括他的健康状况,并「邀请每个人进入祂的生命来体验温柔」。耶稣怀有这些情操,是因为「祂亲自成了弱小者,体验了人的痛苦煎熬,并从天父那里得到安息」。
“当疾病来敲我们的生命之门时,我们内心就更加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注视我们的眼睛,握住我们的手,温柔地照顾我们,如同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
相反地,当我们以真实的原貌祈祷,意识到‘我是罪人’时,这是让上主注视我们、向前迈进的一大步。愿耶稣教导我们这一点”。
教宗告诫道,「如果我们想到未来可能出现的艰难和责任就不战而败,那么我们恐怕会沉入水中」;但若我们定睛注视耶稣,就能向前迈进。
上主注视人心,喜爱卑微者,寻找单纯的人。
《穿越:从梵二大公会议至今的教会》(Latraversata.LaChiesadalConcilioVaticanoIIadoggi)一书中,援引本笃十六世写道:“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天主的人,他们在这注视中学到真正的人性
“耶稣注视的光辉照亮我们的心目,教导我们在其真理及其怜悯众生之情的光照下去看一切事物。”(参阅《天主教教理》2715号)“我注视着祂,祂注视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