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族内部其他成员相处,有时也会和大伯子小姑子等产生矛盾,这类矛盾中要本着宽容、接纳的心态,多付出少计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将生活中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凡事少争斗少计较,客客气气,维护大家庭的和睦团结,实在无法共处也可以避而远之
教会的奥秘,正是在彼此相异中和谐共处,成为整个人类受召的标记和工具。为此,教会必须要日渐富有共议精神:能够同道偕行,在和谐的多元化中结为一体,在这一体中众人都能作出贡献并积极地参与。
忘不了老师与我们同桌共食,起居相随的时光,神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留意我们的需要,茶余饭后,谈笑风生,使我们在清贫的生活中,体会到弟兄们同居共处是多么美好甘甜。老师是导师。
「和平」是它的官长,「正义」是它的政要,管理着城里众人的共处。
最后,教宗援引他与阿兹哈尔大伊玛目塔伊布(AhmadAl-Tayyib)2019年在阿布扎比签署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处的《人类兄弟情谊》文件”,以这个跨宗教对话的里程碑作为起点,再次呼吁,本著人类手足之情的名义
(《创世纪》8章22节)“豺狼将与羔羊共处,虎豹将与小山羊同宿;牛犊和幼狮一同饲养,一个幼童即可带领它们。
(格前12:12)我们的天主降生人世,与人同居共处。(巴3:38)我们既是天主的子女,便是天主的继承者。(罗8:17)我们是天主的子女。一显明了,我们必要相似他。
被剥夺一切的耶稣提醒我们,希望乃是通过对自己诚实而重生的——告诉自己真相——通过放弃口是心非,通过把我们从与我们的虚伪无痛苦的共处中解放出来。
这不仅意味着天人要藉基督而和好,人与人在天主父的爱中互为兄弟姐妹,彼此平等共处。人与整个受造界也应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天主所创造的一切美丽世界,如同五伤方济格那样的与万物相处。
在雍和宫的两个天文仪器是二百六十四年前,天主教徒与藏传佛教徒和谐共处,合作互动的最好证明。对今日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启迪和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