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宗徒的经历也紧紧地呼唤我们,生活在当代的上主的门徒团体。仰慕他们的见证,我尤其想强调两个方面:“教会共融”和“信仰活力”。首先是“教会共融”。
在圣召中的新生活,就是我们基督徒不再为了自己而生活,不再为了团体而生活,却要为了主耶稣而生活,我们“或生或死,都是属于主”(罗14:8)。只要是基督徒,我们就是圣召,我们就有圣召。
阿拉伯基督徒团体虽然人数不多,却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他们仅仅因自己的信仰而成为被欺压的对象。倘若我们考虑到这些人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长久以来也都与他们的邻居和睦共处,这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悲剧。
伯多禄继承人必须向众人宣讲谁是基督,生活的天主之子,但与此同时,他也必须关注那些受圣神启发的人口中说出的话,这些人接纳了耶稣的声明:‘你是伯多禄……’,以完全的资格加入使徒团体
你们的院校不是生产神学和哲学的机器;而是你们在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团体。
教宗因此表示:作为牧人,我们必须远离使我们受损伤的各种诱惑:在时间安排上个人第一,几乎只顾自己的舒适,不考虑团体的便利;说闲话、说话真假参半,最后成了谎言;怨言不断,暴露出内心的失望。
然而,为仅占全国人口3%的基督信徒少数团体而言,教宗方济各的来访是与这位穷人、弱小人的教宗会晤的独特机会,因为许多人无法支付去罗马的旅费。
我现在争取的只求能享受土耳其公民的权益,因为这关系到我自己,也攸关教会与基督徒团体。」
重申了其为建设活生生的使徒基督信仰团体目标的传教性。传信部长指出,教宗方济各非常关注教会的这一传教性,不断就此进行反思、激励整个教会继续向着这一方向努力。并在《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
法国国际学校小学部(柴湾分校)原有的石结构建筑部份是教会团体于1950年代兴建,其歷史价值获肯定。建筑师为维持原有建筑体系,除保留石结构建筑外,中央庭院亦重整设计,呈现出天主教修院典型的十字平面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