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特质,也许可以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内在的逻辑。
在意识到自身的渴求後,就得诠释我们内在的这份需要。在这个阶段中,务必将渴望和单纯的需求区分开来。後者藉着拥有物品而得到平抚和满足,前者则不然。
一个伟大而坚定的行者,在信仰中有情绪、意识和思想上的任何犹豫,正是她对真理所作的内在思考和寻求所带来的,这不会动摇她利益一切众生的信心和事业!
静默有更深入的意思,因为最大的声音,就是在我们内在裡。即使在我们的教会中,仍有很多声音,所以[满是声音的圣堂」并不是让我们安静地与主相遇的地方。」
感受到这种设置很实际亦很理想,有助于身心灵的整合,给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系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谦卑服务的亲切;不仅充实了个人的生命,也领悟到了作为培育者该有的心态和方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奉献生活、内在规条的认识以及对自我身份和角色的改变
当一位司铎感受不到内在喜悦时,就应该立即停下来,找出原因。众所周知,鲍思高神父是个喜悦的人,他是个快乐的老师。因为他让别人感到喜悦,同时他自己也感到喜悦。
它不是一种迷惑人心的东西,或是一种外在形式上的参与和表现,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耶稣基督在世时,就曾十分明确地告诉过人们,我来却是为叫他们获得生命,且获得更丰富的生命。
教宗因此邀请每位基督信徒“步武圣保禄的芳踪,在基督信仰所怀抱的希望上做个可靠的见证,因为圣保禄在和耶稣基督相会后,他的内在生命完全被天主的爱所改变。是耶稣基督在赋给生命意义。
因为在泰泽,我想到合一,必须而且首先是个体内在的合一,分裂的生命能够深度弥合,那么外在的合一才是可能的。必须先知道自己,信任圣神在己身之工作,知道自己后方才可能去帮助他人。
在这段时期,我们不仅仅纪念基督的受难与复活,更要追随祂内在情感,祂的心思意念。圣座主教部部长加拿大籍枢机奥莱特如此谈及他的新书《共融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