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是教宗本笃十六世在葡萄牙牧灵访问的第4天,也是最后一天。
教宗又指出:“耶稣在与他的门徒举行巴斯卦最后晚餐时,建立了圣体圣事,作为他对自己死亡的预示和对死亡的接受”。
要像方济各一样在有纷争的地方去播种和平、在有残害的地方去播种仁爱、给无助的人带去安慰、给失望的地方带去希望……要像印度加尔各答的德肋撒修女一样,真正地把人当人看,弯下腰去给贫穷人当中最贫穷的人去服务,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感受到天主的爱
最后由于我们会流于被威胁所缠绕的人,邪魔一直在等待着他——我们会想起那神幻恶龙的形象,它就是发动攻击那些“遵行天主诫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
之后分别由政界代表、兄弟教区代表、本教区神父、修士、修女代表、大众医院代表、教友代表致哀词,最后陈主教家属代表致答谢词。13时许,在鹅毛般飞扬的大雪中,陈柏庐主教灵柩被扶柩发丧至曹庄西山教区公墓。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九常委来到现场,与英雄作最后的告别。 灵堂内素花环绕,无数花圈、挽联都寄托着人们对维和英雄的不舍、痛惜和哀悼。
甚至还手持匕首威胁恐吓,但修女却不计前嫌;当反对者的领导——神庙住持——身患肺结核,被加尔各答所有医院拒收时,仁慈的修女却热情地接纳了他,并悉心照顾他,住持感动不已,最后与修女成为好朋友
接著,教宗从最后一名青年的提问开始谈起,强调「梦想永远不嫌大」,失去梦想的能力才是个问题,因为「怨天尤人和认命心态」会占据梦想原有的位置。事实上,「梦想没有年龄的限制」。
导言的最后一条总结说:“教会的宗旨,是以这份关于其社会教义的文献向所有的男人和女人提出一种人文主义,它符合于上帝在历史中的爱之计划的标准,是一种能够创造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完全与整合的人文主义,其基础是每一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他们必须是“和平与希望”的播种者,“在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个人承诺的同时,也应知道有许多因素必须汇集起来,好使种子发芽、成长,生出麦穗,最后获得丰富的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