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想起在邢台沙河服务艾滋病患者的那段时光,对天主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每次接见病人的时候,我看到了天主的面孔;每次看到他们走出悲痛的时候,我看到了天主的足迹。
在纳卢科隆戈爱德之家我亲手触摸了爱德的见证,我也看到有许多团体和善会在为穷人、残疾人和病人服务。
夫妇二人在网上找到了圣荷西(硅谷)华人团体,很快他们便加入其中,参与中文弥撒和宗教活动及服务大家。夫妇俩其实可以去美国当地的堂区,但他们还是选择华人堂区团体服务来自家乡的同胞。
而他手中的铎职神权,只是用来为教友和穷人们服务的。让我们沿着时间的溪水溯流而上,将镜头对准张神父的一些平凡生活。张神父生于1959年。穷苦的生活铸就了他坚强的个性。
那些年老神父艰难秘密服务大家时的情景,当地教友们至今记忆犹新。1963年,含冤入狱,在唐山服刑劳改,达15年之久。1978年,平反昭雪,无罪释放,随即返回自己的本家。
值此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特推出本期专版,通过一年来对灾区服务的回顾,让读者了解教会所做的工作,也希望大家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并为这项神圣的使命献上真诚的祈祷。
在我的观念中,下跪只会是跪父母、跪君王、跪天地,但绝不会跪在一个陌生的被服务者前。
教宗提醒我们,天主的爱让我们能拥抱自己原本的样貌,并教导我们去服务他人。(梵蒂冈新闻网)“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这句话贯穿了教宗方济各今年圣诞子夜弥撒的讲道。
她们也是在广州一家机构,服务着一些特殊的儿童——智障儿童。一个问她:“你来这地方多长时间了?”她用比较流利的汉语回答说:“两年了。”“这地方你住得习惯么?”那个年轻修女又问。
这个由“安贫小姐妹会”的修女们负责的安老院,是于1969年成立的,数十年来,修女依然坚持着她们当初为长者服务的精神,特别是那些贫苦且需要被照顾的长者,不拘任何宗教背景,修女们均一视同仁:不收费用,白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