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教宗方济各接受《公教文明》期刊访谈(全文)
2013-10-31

厄里亚所说的轻风中人可以与天主相遇。认出天主的知觉就是圣依纳爵所称的‘灵性敏觉’。依纳爵要求人敞开灵性敏觉,超越纯经验途径与天主相遇。

浅析万物起源及其寓意
2018-04-18

公元前二千年后期,更有许多类似的神话普遍流传在米索不达亚(Mesopotamia)及客纳罕(Canaan)地带,但它们在描述上却并没有《创世纪》记载的如此清楚。

孙艳燕:关于“世俗化”的解读
2012-02-15

[4]它出现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和约》(PeaceofWestphalia)中,指把原先由教会管辖的土地转移到由非宗教的世俗政权管辖。

『圣体年牧函』主,请同我们一起住下罢!
2005-01-02

祂使人心对祂的圣言感到「饥渴」(参亚:11);这饥渴只有和祂完全契合才能获得满足。感恩祭的共融礼(领圣体)是要让我们在世上能「饱飨」天主,期待末日在天上完满的实现。

移民特稿:中国教会回应移民问题
2013-01-13

1997—2004年,美籍方济各的何光亚神父(Rev.AlbertHaas,O.F.M.)曾在京数年负责英语团体弥撒。

与Mitrophan商榷一个神学问题
2004-06-03

而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牧首亚宗徒,宣信者大圣福爵(AgiosPhotiosomegas/SanctusPhotiusmagnus)和他的后继者们,如厄弗所总主教圣马尔谷艾夫革尼科,德撒洛尼总主教圣额我略帕拉玛斯等都佐证了使用发酵饼成圣体才是真实的宗徒传承

刘澎:宗教法治化的十个问题——共识网专访
2012-09-17

联合国做过一个决议,叫做《消除基于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视宣言》,各个会员国都同意。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修养与人生
2020-12-10

熊秉明:从书法看中国文化精神,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08年2月28日第006版[6]熊秉明主编《书法与中国文化》[M],文汇出版社,1999年[7]韩玉涛著《中国书学》,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8]

“信德”成立暨创刊廿五周年之际
2016-06-28

天亚(河北衡水):“信德”对整个中国教会的影响来说是比较大的。伦理、圣经、灵修需要有团队去将其与社会上的东西做一个整合,满足现代教会的需要。

圣教礼仪的神圣与尊严不可侵犯
2012-07-25

暂且不谈旧约时代的加音伯尔的祭献,诺厄、梅瑟、圣殿、全燔祭、贖罪祭,就从圣母献耶稣于圣殿开始,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约旦河受洗,四十天严斋、抵抗魔诱……哪一件事不是礼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