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不幸的事发生了,小英突然脑出血,昏迷不醒,在丈夫的坚持下进行了开颅手术,虽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但是仍无力回天,病发十天后离开了人世。
在内蒙古巴盟教区杭锦后旗仁康医院工作的魏修女,观察到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总是一个人在院子里玩耍,她想:孩子不是病人,为什么不去上学呢?父母去哪了?孩子为什么没人管呢?
朱又可老师为通讯员们解读他自己的作品《十八张椅子》的采访经历,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作品背后的故事,还以他的专业知识让大家学会了采访技巧和场景写作方法;而摄影老师王文瑞先生针对教会各种礼仪活动图片的拍摄,对光影的应用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2月10日中午在梵蒂冈克莱孟厅接见了意大利普利亚大区宗座庇护十一世修院的300多名成员,其中大多是修生。教宗在预定的讲稿中勉励他们学习「建立关系」,切莫排挤任何人。
看,我已来到,为承行祢的旨意」(参阅:希十5-7)。教宗解释道,耶稣的这席话终结了接连回应「我在这里」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即为回应『我在这里』的历史」。
几个教友的大声诵念还在继续,我努力定了定自己的心神,面对吵杂,这可能或者应该说是好天主有意在提升我的定力水平吧,风雨飘摇中要扎得住根,守护好自己的心,我的心思念虑不断聚焦在主耶稣身上,伴随着呼吸从一到十默默呼唤
为此,教宗鼓励众人效法福音比喻中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而非那两个不顾垂死伤患的司祭和肋未人(参阅:路十30-37)。「上主的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有提供救援的义务,但他们两人却绕开伤患,没有停下脚步」。
人为了我,为了福音,而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母亲、或父亲、或儿女、或田地,没有不在今时就得百倍的房屋、兄弟、姊妹、母亲、儿女、田地,并在来世获得永生的’(谷十29-30)。
慈善的撒玛黎雅人就是如此把这慈悲的油敷在那个无人过问的不幸者的伤口上(参閲:路十34)。此外,慈善的听告解司铎也应是充满圣神的人,具有分辨能力的人。教宗感叹道:欠缺分辨能力对教会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教宗接着引用福音中慈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路十25-37),表明这个比喻是「今日人类的故事。人们的道路上满目疮痍,因为置於中心的是金钱、事物,而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