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则克耳提到天主与以色列子民的关系时,也不顾忌地使用强烈、热情的字眼(参看16:1-22)。
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对牧灵或健康照护工作人员如此,而且对每个人,甚至对能以信德的眼光经历此情境的病人本身也是:「不是以规避或逃避痛苦,我们得治愈,而是由于我们接受它的能量,经由它而成熟,藉与基督结合而找到意义
看我与你同在;你不论到那里,我必护佑你,领你回到此地。我决不离弃你,直到我实践了我对你所许的。结果:雅各伯改名叫以色列,成为后来以色列十二支派的鼻祖。
这部书不需要用文化知识去理解,每个阶层的人都可以读,就连不识字的老人也能读得朗朗有声,书的文字就是彻底追随基督的榜样,朴实无华,完全彻底的福音生活。
下面的话题更是让我感到这位老父亲对儿女们的那种期盼,他说:我不责备你们,我责备这个暂时性的文化,她鞭责着我们所有的人,她影响着我们,因为今天要做一个绝对性的选择不容易。
事后医生说,如抢救再迟十分钟就救不活了。每当我在生死攸关时都会化险为夷,逃过死亡关,我疑惑不解,难道这是天意吗?
玛利亚和天主子耶稣不只有特殊的母子关系,更因为她与基督完全契合,所以也完全属于我们。的确,没有一个人像圣母玛利亚那样亲近我们,因为基督是属于众人的人,他的整个生命都是为我们而存在的。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玉米不长杆,山药不结蛋,葵花没有饼,黍子不出穗。”充分说明了当地旱灾的严重程度。
我也怀着极高的敬意,对那些致力于照顾不幸孩童的人,以及努力减轻因战争和暴力、食物及饮水不足、被迫移民他乡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不公义而造成的孩子们和家人痛苦的人士。
这样的民族化不但不会使人与圣像产生共鸣,甚至会使欣赏者认为创作者对历史、民族等常识匮乏。把圣经中的形象绘成西方人和汉族人形象都是不恰当的。圣像艺术,一直跨越时代,中国画亦讲艺术当随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