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北京神哲学院避静、祈祷、学习、分享,第二部分是在北京南堂集体重发婚姻誓愿弥撒。我最受触动的两点跟大家分享一、家庭次序混乱,丢掉夫妻幸福。
第二天是常年期第二主日,当天下午活动结束后,团体邀请备修院的张新峰神父为大家提前举行了主日弥撒,在弥撒讲道中张神父为大家做了关于感情与婚姻的提醒,张神父用八个字告戒男生玩物丧志、玩人丧德,一定不能玩弄感情
(欧6:6)第二,赈灾捐献日是普世教会的传统爱德行动。
编后语:自2009年10月10日至本期,本报在第一版和第二版陆续刊登了6篇新闻通讯特写或专稿。其中既有捐资助教十数载的七旬老者,又有收养孤残、身残志坚的中年人士,还有为救落水儿童英勇献身的青年大学生。
第二,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在谭德塞总干事带领下,世卫组织为领导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赞赏。当前,国际抗疫正处于关键阶段,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
指南第二部分的标题为〈教理讲授的进程〉,内文明确阐述了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福传的积极主体,在这个自然场所中能简朴又自发地活出信仰。
本堂神父是堂区的领袖人物,基督第二,神父的言行与福传业绩成正比;同样神父又是这个地区的公众人物,是教会象征,社会对教会看法的好与差,神父的形象至关重要。所以神父应不断修养,进而升华。”
第二:多做好事,善表传教 1、教友之间互动互助收麦收秋,帮助劳力少的家庭度过农忙难关,这一举措,使教友感动,让外教人羡慕。 2、教友们主动为村里修桥补路,走上街头为群众服务。
随后和一位昆明的朋友(熊世文先生)展开来深入梳理文献时,竟然在下卷第二十七至二十八页里找到更详尽的文字:“问曰:人于临终之倾,痛悔之情既切、告解之愿亦恳,但无神父以行告解之规,亦得彼罪之赦否,曰:……虽无神父
第二件事:曾记得1989年的一个暑期,兰神父带着我们这些准备进修院的青年们,冒着酷暑,骑着单车,去周至教区昝家堂区,为求一位教友老先生的墨宝,让他书写“天主堂”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