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一个漂亮、温柔、可爱的傣族女子身上。女孩叫许小籁,2005年她大概18岁左右,是我侄媳的妹妹。4月份泼水节,也叫傣族泼水狂欢节,她和一伙本村年轻人一起去参加。
教宗的劝谕最后是向福传之母圣母玛利亚的祈祷文:注视着天主之母,我们再次相信温柔和亲切的革新力量。
一些那么微小的细节也会有一种温暖的感动在我的心头激起一层温柔的浪花。
例如温柔、爱情和怜悯的举动,一盘热腾腾的饭菜、睡觉前的一声问安、一个拥抱等等。这些原是大家所熟悉的举动。教宗特别强调了对每日生活细节的关注,使生活总有家的味道。
教宗然後指出:「充满信赖之情的祈祷是心灵向天主敞开的举动,是我们保持静默的心态,好能聆听天主在寂静中的温柔之声。若不聆听天主,我们所有的讨论都只是杯水车薪、无济於事。
耶稣在第一个场景中的目光,教宗称之为热切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与爱惜。耶稣以这样的目光向少年指明,为跟随祂得先变卖一切,施舍穷人。
因此,跨越圣门是使我们感受到自己参与了这爱及温柔的奥迹。慈悲禧年於圣母始胎无染原罪瞻礼当天开启,教宗由此谈到慈悲禧年与童贞圣母的关系说,我们在童贞圣母玛利亚身上看到伊甸园的罪恶历史已化为爱的救恩计划。
感恩文章的作者和编辑,他们给了读者一份神圣的感动,一个福传的生动见证,一面在主内生活的镜子,一种温柔的催促和召叫。
谈到当天庆祝的献耶稣於圣殿日,教宗表示,圣母和若瑟献於圣殿的婴孩耶稣虽与许多孩子没有两样,但祂却是独一无二的,祂给我们带来天主的慈悲和温柔,祂是天父慈悲的面容,是让我们看到的天主的永恒惊喜。
教宗说,耶稣的温柔是天主爱所有受苦和被排斥者的标记。这苦难不仅包括身体上的病痛,也包括今日十分常见的精神苦难,教宗称之为悲伤病。我们之所以悲伤,是因为我们在与他人的重要关系中感到缺乏爱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