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说,胡安的事迹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能成为建设天主圣所的工具。
教宗向他们解释了世俗权力为公益效劳和为个人贪婪提供便利的区别,继续以圣经事迹讲解慈悲的意义。教宗说:财富和权力如果本着公正和爱德的原则用於为穷人和大众服务,就可成为促进公益的积极因素。
天主吸引我并非因祂的大能,祂的永恒或完美,而是藉着基督的面容和事迹吸引我。基督是生活美好和有福的人,没有一个人像祂那样自由,从未有任何人如同祂那样仁爱。祂就是喜讯,告诉我们人人都能度更美好的生活。
教宗引述依撒伯尔怀孕的事迹,她因圣母玛利亚的拜访而深感喜乐,指出这是天主临在的喜乐,祂与子民同行。有喜乐就有平安。这是希望的美德:从喜乐到平安。
十四处苦路回顾了耶稣从被判死刑到安葬坟墓的事迹,青年们在拜苦路活动中通过默想、艺术表演和在现世舍弃自我的圣德楷模,重新认识了耶稣的面容和祂在日常生活苦难中的各种经历,并祈求自己能因慈悲而被转变。
我们聆听了这位癌症患者朋友离去的事迹。他愿意在这里!他虽然未能抵达这里,却有勇气面对,敢於不断奋斗,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刻。这位青年今天虽然不在这里,却播下了未来的希望。
教宗从这一事迹谈起,指出魔鬼有两大破坏教会的武器:分裂和金钱。基督徒的分裂从一开始就存在:意识形态和神学的分裂折磨着教会。魔鬼通过播种嫉妒、野心和贪婪来引发分裂大战!
教会当天纪念耶稣圣婴圣女德肋撒,教宗引述她的事迹指出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时,天主在心中的临在是我们安慰的泉源;为了获得这安慰,我们应该做幼小、谦卑和信赖天父的人。
当天的弥撒福音记述洗者若翰为耶稣作证的事迹。若翰的几位门徒正是听到了他的见证,才跟随耶稣并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找到了默西亚(若一41)。教宗解释说,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做基督徒首先应为耶稣作证。
但是,温顿的事迹仍然值得我们基督徒深思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