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养儿为防老,可我却选择了修道这条路,很多时候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殊不知,付出最多的是默默无闻的父母,尤其是一直被忽略的父亲。
的标准,并且显示出对于“偶然”遇到的有需要的人的爱具有普遍性(参路十31),包括所有的人。
(路1,38),因为跟随基督,走在十字架的路上,我们也能获享复活的光荣。
但是,我却没有那种福分,由于父母的强烈反对,我没有走上圣召的路。10年来,主一直牵着我的手,没有让我迷失了道路。我能做的,只有紧紧握着他的手,跟着他,亦步亦趋,任他带我前行!
大圣若瑟以天主圣子为子,以天主之母为妻,圣经尊之为“完人”(玛1:19的“义人”有全德意义,参见《圣经辞典》196页),可是天主圣子,取人性,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7-8);圣母也被利剑刺透心灵(路2
她每天为老人准备一日三餐和营养品,又为她准备一天所需的药水,更为她到处找土方敷针口,她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路,不管不顾家人的不理解和冷言冷语,一拐一拐的默默地服务着。
即将在祭台上被表扬的7位殉道者中,1位是教区司铎路易吉·安德里茨基,他是德国人,1943年2月3日在达豪集中营献身,死时只有28岁。
当天礼仪的两篇读经分别讲述了纳阿曼医治癞病过程中的气愤(参阅:列下五1-15),以及民众听完耶稣宣讲后的愤怒(参阅:路四24-30)。教宗指出,「愤怒是一种人性态度,却不出于善神」。
这也令教宗想起《路加福音》中荡子回头的比喻,那名翘首盼望儿子回家的父亲「远远就看见他的儿子」(参阅:路十五)。教宗鼓励众人说:「回到天父身边吧!祂在等待著你。天父温柔地对我们说话,尤其是在四旬期内。」
教宗提及厄玛乌门徒的例子:他们起初眼睛受阻、心灵迟钝,有如雾里看花;而主耶稣在擘饼的那一刻,开了他们的眼(参阅:路廿四13-35)。这正是圣奥斯定所说的:「天主比我更亲近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