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尘世依然有风雨,但我们心中多了一束光,那是他留下的温柔印记,是信仰在风中低语的回声。愿天堂为他敞开,愿世界记住他的仁慈与勇敢,愿和平与你同行,方济各——我们的圣父,我们的兄长,我们永远的牧人。
让我们在心中及每日生活中给上主腾出空间,玛利亚和若瑟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并不容易:他们要克服多少困难啊!那不是一个虚假的家庭,不是一个不实际的家庭。纳匝肋圣家令我们重新发现家庭,每个家庭的圣召和使命。
耶稣看着耶路撒冷也哭泣,因为在耶稣心中看到已丧失了忠信的整个历史。我们按我们的意愿行事,可是在人生旅程中这样做就意味着我们走上一条变硬的道路,心会变硬,变成石头,上主的话无法进入我们心中。
就如索尔仁尼琴所说:我逐渐发现善与恶的界线并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而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穿过,在一切人的心中穿过。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宽恕的。
其实,我们所称的‘对天主的渴望’并没有消失殆尽,它仍以多种方式在人心中萦绕。 教宗举出更直接的实例来说明人渴望天主的动力。他说,一个人恋爱时会做些什么?
我们可以在天主前询问自己:我心中隐藏的偶像是哪一个?哪一个偶像占据了上主的位置!。 如果圣保禄宗徒称偶像崇拜者为愚蠢的人,那么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也以同样的方式称呼假善人。
愿他们心中对友爱的不禁渴望,能在家庭的亲密中找到绝佳之处,让人能发觉友爱、受到友爱的教育,并付诸实践。这将为建设一个更有人性、由和平统治的世界,提供宝贵的贡献。」
有的妇女上夜班或晚下班,天黑地暗,心中胆怯,她一面念“天主经”一面骑车赶路,祈求天主助佑,心中顿感有主依靠,心地塌实,胆怯消除,平安来去。有的教友说:我没文化,不会念经,不会祈祷。
教会有责任认出每个人心中对天主的渴望并使之更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是教会的服务。教宗说:如同贤士们那样,今天也有许多人‘心绪不安’。他们不断地询问,却找不到肯定的答案。
教会当天纪念耶稣圣婴圣女德肋撒,教宗引述她的事迹指出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时,天主在心中的临在是我们安慰的泉源;为了获得这安慰,我们应该做幼小、谦卑和信赖天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