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友总会五月一日假湾仔修顿室内场馆举行欢迎新教友聚会,出席的牧者鼓励教友透过祈祷、研读圣经与参与信仰小团体投入堂区生活,并要关怀弱小与实践公义。
尽管我刚开始修道,在上海佘山修院读书期间,几乎每周读一本圣人传记。读了大量的圣人传记,我曾经开玩笑对人讲,佘山修院图书馆珍藏的圣人传记,我几乎读完了。
后来每当在堂区看到青年人,他总是夸奖他们,并建议他们修道。这天,A先生回到家,儿子说:爸,我同学那天去教堂听您讲课了,关于圣召的,他说您讲的很好,也给我讲了。A先生很得意:是吗?
在这个簿子上写著“夜间轮流朝拜圣体者”的名字,即在晚上9点后轮流在圣体前祈祷的人的名字。这项在至圣圣体大殿夜间朝拜圣体的祈祷活动始于1917年。
这是一条特别针对穷人、被压迫者、受虐待者的讯息。耶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解释了什麽是基督徒的幸福。
在此前夕,教宗接受意大利《共和国报》专访,表明教会必须做遭排斥者和被弃绝者的近人。教宗在这几年的圣周四都去监狱探访服刑人,今年也如此。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麽?
他解释说:「我的父母和亲戚鼓励我修道。帕多瓦圣多尼祝福我们的村庄,大家一直期待一位神父。结果在我身上,这个希望已经实现。」当地的圣安多尼堂有约300名成员,村庄有14位修女,但从来没有神父。
当时的教会处于艰难时刻,那时的新经验不见得有积极正面的成果,而且在某些地区修道圣召数量减少,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然而,希望占了上风,而且时至今日总是获胜。这份希望立基于奉献生活恩典的美好。
谈到奉献生活或问到我们为何修道时,我们可能都会用诸如为追随基督和荣主救灵等高尚的言辞来描述。当然这些观点和讲法无疑是对的,因为这是我们修道生活的写照。
回想起曾因深山里的早期修道生活,有十几个春节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我问自己,越过非山非水的历程,是否有了少许是山是水的味道?初一早晨教堂的新春祈福弥撒是8点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