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常常使我联想到,在当今社会上,到处都有“自杀”和“安乐死”。有些人是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些人是遇到了挫折,一时想不开,就走上了绝路。
“来自天主的喜讯者,缓慢了忙碌的生活,让我们品尝那来自父爱泉源的活水……”因此,生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人生说起来很长,掐指一数,却也只不过是几十个春秋,甚至更短。正所谓“生命苦短”。
洪水、非典、地震、冰雪、泥石流……吞噬了一个又一个脆弱的生命。每一次灾难过后,人们都会谈论很长一段时间,每个人的心情都围绕着“幸存者”这三个字。朋友相聚,会时常吁叹——珍惜生命!
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对于这个生命的孕育负有一切责任,根本无权逃避。后来,我在一位名叫加藤浩美的日本母亲出版的一本书里,竟又看到了对于生命和大江健三郎夫妇完全一致的态度。
后来我又请本堂神父和全家人一起到父亲的坟墓前做追思纪念,很自然地忆起慈父的音容笑貌和他对我们兄弟姊妹的难言之恩,酸泪也随之潸然而下```````就在这无限怀念的同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现世生命的终点,不禁大吃一惊
生活就是爱,最大的原因是天主把生命赐予了我们,并且使我们成为他的肖像。生命是天主的赐予,可是为什么有些人却感觉不到,甚至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呢?我猜你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我在下面回答这个问题。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作家毕淑敏在一所高校做报告,有一个学生这样问她,毕淑敏回答说:“活着是没有意义的!”又说:“但你要为你的人生规定一个意义!”于是掌声雷动。这则报道我看了多遍,因为震动,所以思索。
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延续儿子的生命。一位女大学生患了白血病,虽经多方医治,但终因找不到相配的骨髓进行移植,她只能等待着死亡的到来。为了回报社会对她的培育,她主动提出死后把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以备解剖研究。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28日结束了他的伯多禄牧职,全世界都寄以感激、尊重和爱戴的言辞。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感谢本笃十六世的领导才能,以及他在很多问题上表明自己立场的方式。
教宗在不列颠诸岛于每年不同日期举行生命日活动的背景下,强调人类生命无法估量的价值,即使他们是最弱势者、病人、老人、未出生者和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