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一次放假回家,主日进堂时遇到了唐山的王芝茹老师。王老师是一位热心教友,退休后为修士修女教了多年的语文课。我们俩见面后,话题谈到了“信德”。王老师有一句话我至今记得
1996年下半年在江阴天主堂参与弥撒圣祭礼毕,在神父办公室见到一份“信德”。由于好奇,而随手翻看了起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信德”内容丰富,说理清晰明亮。我当时内心欣喜且
2006年5月1日,我应著名朝圣地陕西眉县跑窝十字山本堂宋神父的邀请,前往圣地帮助福传,接到他的通知后,我急忙收拾了行装带上近百十份“信德”,驾驶着摩托车飞快地赶往了30公里开
我是一位生长在老教友家庭中的孩子,圣名玛利亚,原来信德在我的内心扎根并不深,也许是因为历史类的书看多了,使我时有对天主是否真的存在产生疑问,由此可见我是多么的无知,多
我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出生在一个三代人信教的老教友家庭,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虽然从小领洗,但天主教的教义、教规、礼仪等等知识知之甚少,1995年以后,我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神父
拥有“信德”,教理学的妙。拥有“信德”,信仰更深奥。我做主日学老师有七、八个年头了。曾经在主日学学习的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大学。主日学的孩子,双休日或瞻礼日,进堂参与弥
“信德”呱呱坠地之日,我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是徽县堂区第一个“信德”读者,也是甘肃省为“信德”捐助的第一人,1997年又荣幸地被聘为“信德”通讯员,通讯员证号是027。蒙天
我是1994年开始读“信德”的,当时的版面虽小但内容丰富。我觉得“信德”很好。它将天主的旨意一点点渗透到每一位教友的心田,对灵修、信仰生活和传福音都有很大的帮助。开始读“信
我是一位青年教友,中学毕业后就工作了。空闲时间比较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教会报刊。去年我换了工作,来到一个新的工厂里,厂子里有六七个奉教的。厂长虽然不奉教可每到瞻礼和
弹指一挥间,我与“信德”已结下了十余年的不解情缘。记得当初,父亲从百十里外的教区带来一张只有四开纸大小的“信德”,让我从中汲取知识和养分。我那时对信奉天主是持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