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过世的亲人,悼念刚过世的姐姐。人生如闪光一现,生活中再也看不到他的踪影。为亲情曾经流泪,为重逢曾抱头大哭。但悲喜所流的眼泪,都流露了生命中情感的失落。八十年的姐弟之情,生命中曾聚首几何?
人生苦短,活着是天主的恩赐,让我们珍惜一切,共同造就一个充满爱的人生,彼此相爱……为促进孝思不匮,林神父邀请本堂区教友把已故亲人的遗像请到教堂。
在寻找“爱在哪里”的答案之前,先让我们来感受一段“富人”的内心对白:“你们每个人不一定都比我更富有,但你们有关心你们的朋友,每当看到你们收到朋友或亲人的信件或接到朋友及亲人的电话时,我都会偷偷地倍感辛酸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新年第一天,天主之母节,我们在圣母妈妈的陪伴下,按照惯例前往汉川麻风病院,和那里的修女姑姑、爷爷奶奶们一起庆祝新年。一年又一年,彼此越来越熟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除了去教堂做礼拜,他绝少花时间来陪亲人,更不要说享受生活了。此人爱财如命,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吝啬至极,气得亲人纷纷离他而去。腰缠万贯的他晚景却异常凄凉,只有好心的神父时常来探望他。
弥撒开始,杨主教阐述当天弥撒的意义:慈母圣教会在十一月份特别定为炼灵月,让我们纪念他们,这些炼狱中的灵魂被称为‘受苦的教会’,他们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恩人。
通过今天的活动,不仅让教友们对“死亡”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对已逝去的亲人表达了怀念之情,同时也让大家更清楚一个道理。
这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爱心行动令老人们深受感动。图为唱诗班7名成员在表演节目。今年2月23日至3月1日,包头教区24顷地天主堂举办了第二届教理培训班。
天气好时两口子去广场,见到教友姊妹,五十岁的她像见到亲人一样有说有笑,尽管别人不懂她的语言。自从加入教会,这两口子像遇难的航船进了避风的港湾,沐浴在爱中。
平常,一个亲人的离世只能让一个家庭中的亲人反思“生从何来,死往何处?”。那么汶川地震这样大的灾难,用八万余同胞生命的代价,难道还不能够引起国人思索生命是什么?人生究竟有何意义?死亡是否是一切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