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门出来穿过一条三米宽的马路便是蒙古族居民普鲁瓦的家。五十岁的普鲁瓦讲着一口流利的汉语,他每天都无数次经过教堂。他虽然不懂天主教与喇嘛教有什么区别,但他认为与教堂为邻并没有对他的信仰产生干扰。
1987年退休后又受聘回原单位发挥余热直至1994年,而后旅居北京大女儿家颐养天年。妻待人善良谦厚,从医德高技精,治学严谨求实,持家勤俭朴素,力行身教重于言教,含辛茹苦养育二女成人。
这些朋友多么的可爱,他们冲破一切世俗,终于来到天主的家里来做客,我想天主一定会非常的高兴。说不定,在这些朋友中,再加一些教会上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懂得更多些,可能会早日成为我们堂内的新教友。
我的家在农村。如今农村人民的生活好了,每逢新春大年,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乔迁贺寿等,都讲究排场,贴对联则是不可少的项目。村里编对联的人少,所以往往把主意打在我这个一知半解的人身上。
当时我心里很难受,满腹的委屈,我想哭,但又哭不出来,我似乎没了眼泪,自从离开家的那一刹那,我把一切都抛在了脑后,我告诉自己要坚强的。
昔有陕西城固县刘嘉录氏,于1717年毕业于意大利那玻利城圣家学院并晋铎品。回国前谒见教宗,恳求给中国这片辽阔的牧场一座朝圣之地,幸获恩准。
记得小时侯,我是在河北大姨家长大,那时刚刚读小学,每天晚上写着作业,大姨在炕上念着玫瑰经,屋子里宁静而祥和,睡觉前虔诚的跪在圣母像前,划上十字圣号,然后唱"请赞美、请赞美、赞美圣母玛利亚!"
我赞同教宗方济各,他说教会应是一个大门始终敞开的家,战地医院,欢迎所有进来的人。至於牧灵幅度,应扶助牧人去关注所有的人。为什麽我们要重复讲述天主对男人和女人、婚姻和家庭的计划呢?
12月27日圣家节,当天上午10点教宗将在圣伯多禄大殿为家庭奉献弥撒圣祭。12月31日下午5点,教宗将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年终谢主晚祷,诵唱谢主颂。
实际上,教会是慈悲的家,是圣召萌芽、成长和结果的‘土壤’。教宗吁请众信友在呵护与辨别圣召上负起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