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节日礼仪中,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讲话特别集中在一个思想上,那就是:天主是如此伟大,以致有能力使自己变得微小。这个思想邀请我们返回微小谦虚,以便接纳上主照亮我们内心的光明。
正如刚刚离开我们的迈克尔杰克逊,看看他为演唱会的彩排吧,你能相信他是一个重病的人吗?你能相信他已经50岁了吗?怀着对音乐的信仰,他唱,他跳,他永不停止。这样的人怎不让人敬佩?
一条在卵石和土地上蠕动的虫;一个在无边无际的浩渺宇宙中盲目浮游的小生物。而克尔凯郭尔则把敬畏升华成了一种美学。然而,就像童年时做过的梦一样,敬畏也被长期地遗忘了。
为此,修女生前在谈世界上的宗教时说:“只有一位上主,他是独一无二的,是万物之主,因此,每个人在主面前都是平等的,我总是说,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帮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更好的印度教徒,帮助一个回教徒成为更好的回教徒
一切的美好和憧憬消失了,从此,我的世界只有在哈尔滨一个小镇上的一间十几平米的小角落里,我的天空只有一扇窗户那么大……这个莫大的痛苦如山般重重地压在我脆弱而稚嫩的肩膀上,我痛苦地承受着这莫大的灾难!
又到了这样一个谷香风爽的时节,金秋的气息在蝉声的间鸣间喘中逼仄地近着,近了。每年此时,成批的学子或北上或南下,抑或奔东西。他们怀着对新事物、新天地的热望,在知识的征程上再次起帆远航。
我有一个养蜂的同行,他叫赵连吉,是我的一个教外朋友。
正如若望教宗所言:‘我从未见过一个悲观者能做完某件善事’。不过,为获得天主的目光,我们也需要他人,需要有人教会我们像耶稣那样注视和感受。
教宗借此机会谈论了此行中的两大感动时刻:一个发生在北马其顿德肋撒修女纪念馆,另一个是在为保加利亚的儿童开圣体时。教宗在北马其顿的德肋撒修女纪念馆与许多穷人相遇,照顾穷人的修女「温良又懂得抚慰他们」。
近十多年来,中国教会在国内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神父、修士、修女和教友,他们应该拥有一个发挥的园地,并为地方教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