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两点,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特邀圣经博士戎利娜修女,在多功能教室,为修士、教友讲授第三十期周末讲堂,主题是《圣经中的哀怨传统》。说起哀怨,很多人在主观上认为它是
教宗本笃十六世3月16日接见大约六百位司铎和即将晋铎的修士,告诉他们今天有不少人以为他们不需要天主也能生活得很好。面对这样的现象,司铎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告解圣事中重新发
殷铎泽虽然为所有人担任过护理工作,借主的恩宠,未染重疾”9。
这些努力「虽然有时看不到,却在大地激起那总是不断在散播的美善」(同上,212号),鼓励人活出「一种先知性和默观的生活方式,满怀喜乐却不沉迷於消费主义」(同上,222号)。
圣人、医生、大宗教家、优秀的特级教师、高明的气功家、生活的模范、伟大的演说家……一顶顶的桂冠都想加于你的头顶,你的宗徒伯多禄回答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16:16)。
他们被钉上十字架后,有一个侮辱耶稣说:你不是默西亚吗?救救你自己和我们吧!另一个凶犯应声责斥他说:你既然受同样的刑罚,连天主你都不怕吗?
愿上主也支助所有在政治和经济园地担负责任的人,使他们致力於促进公益,维护每一个人的生命尊严。天主诞生之处,慈悲亦兴旺。
然而,在显现给往厄玛乌去的二徒时,主耶稣说: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能进入他的光荣吗?没有人愿意受苦,更没有人愿意接受本不该是自己承担的苦难。在山园祈祷时,主耶稣也说过:父啊!
默想耶稣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这也能成为一种遐想(或可称为默观)的祈祷。事实是,耶稣曾对他的门徒们说过,要他们时时祈祷。然而,时间和场合有时不可能让我们诵念一组组成套的经文。
我给你们报告一个为全民族的大喜讯: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祂是主默西亚。(路二10-11)这正是我们今夜受邀分享、庆祝和宣报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