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父是宣讲的主题,比喻中的核心,祈祷的直接对象。甚至我们可以说,耶稣着迷于他的父。他以虔诚的祈祷表达与父的关系,他参与圣殿的礼仪性敬礼,并在安息日进会堂敬拜天主父,他的门徒注意到他在彻夜祈祷。
首先,会议的主题因地点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不管好与坏都获得存在的内涵。我希望‘外邦人庭院’能继续办下去,继续有教会的部分,也有怀着这巨大热情合作的平信徒和非信徒部分。
多元文化城市的主题与移民和民众的内在迁徙息息相关。当不同的人们发现共同生活并不容易。衍生出困难的痼疾是偏见的出现,和不同地方的人之间分裂的倾向。
尼尔玛拉修女在信中强调,宗教是爱与和平的工程。她恳切地呼吁印度的兄弟姐妹们,不要用宗教做暴力和离间的工具,反而放下仇恨和暴力的武器,以真福德勒撒修女为榜样,彼此相亲相爱以建设爱的文明。
每逢小庆节,教友们只能在临时祈祷所做祈祷;如逢大庆节、大瞻礼时,几个村庄的教友都要从四面八方齐奔保定天主堂。如今师庄有了教堂,教友们太高兴了,可解渴了。
通过学习祈祷和分享了自己的修道旅程。姐妹们都从自己的生活中体验到天主的临在,感受到耶稣圣心爱的陪伴,使自己有力量为兄弟姐妹们奉献爱心、牺牲服务。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与主一路走到今天。
据香港教区周刊《公教报》报道,慈幼会士梁启光神父制作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式iBreviarium我灵赞颂主,鼓励信徒多祈祷。
李主教在弥撒讲道中说:感谢天主赐予的恩宠,谢谢慷慨奉献支持建堂的教友与各界人士,10月是圣母月,我们要勤念玫瑰经,求圣母为我们转祷,求主派遣圣神照顾此次建堂工程顺利完成。
印度圣亚纳会的修女们(梵蒂冈新闻网)《玫瑰经》祈祷穿越五大洲,依照教宗方济各的意向,为早日脱离疫情恳求圣母。
教宗在接见活动的要理讲授中继续以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祈祷作为他的默想主题,他强调即使在最困难的考验中,我们从未在天主的双手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