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圣是与耶稣相遇的一条生活道路,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在瞬间已走完”。圣人们“不停地照顾留在尘世的人”,因此“我们能够且必须恳求他们为我们和全世界转祷”。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二战结束之际,菲利普亲王「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大不列颠」;而在国家重生后,他才开始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大众关注环境议题以前就已投入其中。
特别在那些已颁布立法的政府,她们使协助自杀和自愿安乐死等方式合法化,容许在最易受伤害的病人和体弱者身上进行,就会出现这种危险。如此的立法,越过了维护病人作自主决定的道德和法律界限。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绝不能将代祷的范围仅限于父母子女儿孙或亲友恩人身上,这样就显得有点“自私”,而应当扩展到善者恶者、生者亡者、“已入教者和未入教者”等普天万众身上,如此才合乎至一至圣至公教会的精神,合乎耶稣基督无限大爱及牺牲自我舍己为人救赎万民的神圣旨意
她又表示,自己从小便与天主培养出一段“非常简单的关系”,但辨别和接受修道圣召的过程一点儿也不容易:“某一刻,我知道祂需要我,当时只是想一想便已觉得很高兴,但后来又想到,修道圣召就是要放弃成为一名妻子、母亲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领洗时,我们会获得一个新名字(圣名),表示我们已获得祂儿女的身份。作为加入修会的会士和修女,一般都有自己的会名,表示自此我们将以新的身份接受教会赋予的使命。
他解释道,接纳并不是要“占据他人的空间和生活,而是在他已经存在的土壤中传播喜讯,首先学习接纳和认出,在我们来到之前天主就已在他心中撒下的种子”。教宗指出,“天主总是在我们播种之前就行动。
44岁的德国人哈拉尔德,2009年5月31日19点由巴西里约热内卢搭乘法航AF447号班机,准备经巴黎转柏林,办齐自己结婚所需要的相关手续,然后再返回里约热内卢与一位巴西姑娘完婚,已购得返程机票的他,望着刚刚吻别的准新娘
你们却说:谁若对父亲或母亲说:我所能供养你的,已成了献仪;他就不必再孝敬父亲或母亲了。你们就为了你们的传授,废弃了天主的话。”(玛15:4-5)。
尼苛德摩不明白这道理,疑惑地问道:「人已年老,怎样能重生呢?」教宗强调,尼苛德摩的这个提问「对我们极具教育意义」。「事实上,我们可以在耶稣话语的启发下,把这问题倒过来看,发现老年所蕴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