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在基督内好像一件圣事,就是说教会是与天主密切结合,以及全人类彼此结合的记号和工具。」所以基督徒的共融既有根基,又有远大目标,由内而外推展到整个人类,且及于宇宙。
因此,基督徒的牺牲,与那种炫耀痛苦、似乎越是痛苦就越是悦乐天主的消极和说教式的世界观是格格不入的。牺牲并不是一种与我们心灵的本能冲动背道而驰的、令人沮丧的责任。
这位记者说教宗关於穷人和富人谈得很多,对中层阶级却谈得很少。教宗答道:您说得有道理,我应该反省反省。世界变得极端化,中层阶级变得越来越小,贫富差异十分巨大,这是事实,或许这正是我忽视中层阶级的原因。
祭台上,他每每站在那里,让人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一种无形的磁场,瞬间消除了台上和台下的界限,他的出现没有说教,而是一场互动谈心。这让我联想起母亲每次蒸馒头时,用碱拿捏得很到位,酸碱正好中和。
有一个寓言故事,它给我们的震撼远远大于那些空洞的说教,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两只小蚂蚱被香甜的牛奶味所吸引,不慎掉进了一只废弃的牛奶罐中,这牛奶罐中还有少量的牛奶。
福传不是一种说教的表面形式,也不单单局限于团体组织的传教活动,而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福传则是一种信仰生活,一种活出耶稣在我内彰显天主无限光荣的生活,是活生生的信仰见证。
这种题目还做错,真笨”等常见的口头禅或谈话方式,展示了它们给人带来的受伤和挫败感:“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辨……”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
(若一3:18)保禄年,我们忙于福传,福传时,不靠高深的理论,也不靠一些口头的说教,要踏踏实实地在人前做光做盐,谦卑自下,不图虚名,不谋私利,一心只为爱主,在生活点滴中爱人,一切都为彰显天主的光荣。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痛苦带到圣母台前,她是哀恸者的安慰。来到锡拉库萨朝圣的人,都把自己的渴望、希望和受苦缘由寄托於圣母。
教宗从主日福音记载的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谈起,鼓励我们不把任何人分门别类,而是做每个落难者的近人。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但仍有许多人聚在圣伯多禄广场聆听教宗讲话。谁是我的近人?我应该爱谁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