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解释说,耶稣的传教使命不从耶路撒冷那个宗教、社会和政治中心出发,而是从加里肋亚开始。
教宗首先解释传教与牧灵的品德。他说:传教使命使得圣座丰富多产,它是检验我们的工作效益、效率及可靠性的凭据。健康的牧灵工作为每位司铎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德。
教宗解释说:这个法利塞人的态度是某种理解宗教的典型方式,认为天主与罪势不两立。然而,天主圣言教导我们要将罪与罪人区分开来:与罪不可妥协,但罪人则不同,我们都是罪人!我们如同病人那样需要得到治疗。
教宗解释说,基督徒的生命也是如此,做基督徒首先应为耶稣作证。宗徒们为耶稣作了见证,基督信仰因此传遍全世界。然而,他们都是罪人!12位门徒都是罪人。‘不对,神父,只有犹达斯才是罪人!
教宗解释说,我们众人都畏惧死亡,但复活是一个以耶稣的复活为依据的可靠事实。教宗表示,基督徒的希望并非一般词义上的希望,不是某些能够或者不能实现的事。例如,我们说:‘我希望明天会是好天气!
教宗首先解释福音先驱的勇气,即坦率。教宗说:天主圣言不可被当作一项建议,或一种良好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来宣讲。圣言与之完全不同;圣言需要我们坦率、有力地宣讲,就如圣保禄所言,应让圣言渗入我们的骨子里。
保禄六世教宗在《民族发展》通谕中详细解释了整体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每个人和全人类发展的方案。教宗称这是今日的挑战,说:它指的是地球上不同民族的融合。
耶稣向尼苛德摩解释这奥迹时,用了上升和降下这两个动词。耶稣自天降下,为把我们所有人带到天上。这是十字架的奥迹,一如圣保禄在解释十字架的奥迹时所指出的,耶稣谦抑自下,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二8)。
教宗解释说,一如在旧约时代,最贫穷的人是寡妇、孤儿和外地人。耶稣有细察的能力,因为祂用心看事情,拥有一颗怜悯的心。教宗首先解释怜悯说,怜悯是情感的触动,是发自心灵、五内的一种感觉,它触及一切。
教宗特别解释说,这样的行动不必轰轰烈烈,因为基督徒可以藉着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举动做关爱、互助与希望的酵母。教宗说:你们要热爱日常生活的微小举动。它们如同酵母一样小,却能带来巨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