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仅为穷人和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仅为病人和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还给这些人带去爱心和尊严!她立志要服务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传染病人之中。
包括男人和女人,儿童和男人,平信徒和神职人员,那些在身体和心智上残废的人,穷人和富人,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人。这种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的本质,它描述教会也是我们礼仪团体的经验。
穷富之间的对比如此悬殊,如此鲜明,以至于让我们感到一种莫明的无奈和怅然:有的人住在豪华的别墅而不觉满足,有的人栖居茅屋而心自安;有的人做在肉锅旁大食大饮,有的人却连下伙的米都没有;有的人千方百计减肥去胖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地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爸爸下了楼,走到男孩身边。
就如同耶路撒冷城中的穷寡妇,仅仅献了两文钱的仪,可是主耶稣称赞了他。我们为什么不效仿这位连上主都称赞的寡妇呢?或许在物质方面我们是贫乏的,可是我们有的是爱心,不是吗?
在其历史进程中,教会始终关怀饱受痛苦折磨煎熬的人;在穷人和受磨难的身上看到教会创始人那贫困潦倒的形象;创建了由各教区或者各修会团体管理的多种形式的医疗机构。
日讯罹患肺腺癌第四期的天主教枢机主教单国玺,昨天行至生命告别之旅的最后一站;他手持圣经,面容安详,向曾经受他无限鼓励的人世告别,弥留时叮咛葬礼务求简单:只要准备一根复活蜡烛、一本圣经与一副穷人棺材,因为我要一辈子穷到底
城中有位穷寡妇,生活拮据又贫困。两文小钱入银库,耶稣赞其献全部。失钱妇女有恒心,打扫房屋细找寻。找到小钱心欢喜,耶稣取来当比喻。撒玛黎雅一妇人,深陷罪恶难脱身。井旁相遇得活水,恩宠治愈获救恩。
孩子多,家境穷,我们几个孩子对读书的机会却分外珍惜。到陆上定居后,满墙大大小小用饭粒黏着的各类奖状,是贫寒之家最美丽的装饰,也是我们对辛劳的母亲最好的回馈。
我们既然追随基督,就要深谙“舍得”的智慧,当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时,我们要舍得放弃;当面对贫困辍学的孩子时,我们要舍得援助;当面对饥寒交迫的穷人时,我们要舍得施予……人生其实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惟有舍弃无穷无尽